本文目录
- 1 风门的准确位置图
- 2 风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 3 【风门穴的自我按摩法】
- 4 【风门穴的灸法】
风门的准确位置图
风门穴在上背部第:胸椎(肩背正中最高椎骨之下两个椎骨)下旁开1.5寸(双穴)。
【风门穴取穴技巧】
正坐头微向前俯,双手举起,掌心向后,并拢食中两指,其他手指弯曲,越过肩伸向背部,将中指指腹置于大椎下第二个凹洼(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间)的中心,则食指指尖所在位置即是该穴。
风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用】宣通肺气、调理气机。
这个穴位是中医临床祛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如天冷时,总是容易风寒感冒,咳嗽不断、颈项僵硬、肩背酸痛,遇到这种情况后,如果每天能按风门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风门穴的配伍应用】
◆咳嗽、气喘:风门配肺俞、大椎;
◆伤风咳嗽:风门配合谷。
感冒后咳嗽的刮痧、拔罐综合疗法
感冒后咳嗽属中医学“外感久咳”的范畴,外感表邪,表邪未尽,致痰气郁结,肺失宣降,久之正气虚衰,营卫不固,咳嗽迁延不愈。外感咳嗽,起病急,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多为新病,兼有肺卫表证。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所说的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宣降,而生咳嗽。风为百病之长,易袭上位,且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对此,我们可以选用拔罐的方法。
大椎穴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有清热解表的功效,还可防治感冒。
风门穴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取之可益气固表、宣肺解表的功效。
肺俞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肺部疾患,咳嗽、气喘、感冒等,有很好的止咳效果,兼有补益肺脏的功能。
脾俞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脾俞具有健脾化痰功效,为人体重要的补气穴位,与上述诸穴配伍使肺脏得润,气机畅达而咳自止。
操作方法: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应用适当的玻璃罐,闪火法快速将罐吸附于穴位上,15分钟后起罐,以皮肤不起水疱为度,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如咳嗽消失则停止治疗。
拔罐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可温通经络,开泄腠理,恢复正气,有效驱除外邪,改善肺的宣发功能。背腧穴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位置与脏腑相应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与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选用背俞穴来治疗感冒后咳嗽。
对于实证咳嗽,还可用刮痧、拔罐综合疗法治疗:
方法:
1.取穴:大椎、身柱、肺俞、风门、天突至膻中、尺泽至太渊经线。闷喘加内关,定喘;痰多加三里,丰隆,脾胃俞。
2.刮痧: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天突、膻中。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过重,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刮板角部刮天突至膻中经线,力度宜轻。时间以出痧为度,或每个部位时间以3—5分钟为宜。
3.拔火罐:刮痧后重点在大椎、风门(双侧)、肺俞(双侧)、膻中等穴拔火罐,时间10分钟为宜。
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的特定部位,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活血祛瘀,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此外还能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拔火罐以疏风散寒、祛湿化痰通络止咳。两者联合应用不仅针对症状治疗,而且对失常的脏腑有调整。所以治疗效果好,一般一次就有明显的效果。咳嗽刮痧一般1分钟左右就出痧,效果明显。
【风门穴的自我按摩法】
举手抬肘,用中指指腹揉按穴位,每次左右各(或双侧同时)揉按1-3分钟。
【风门穴的灸法】
1 艾务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皮肤约2厘米高),每穴温和灸5分钟左右,以穴处感到温热舒适为度。轻者日灸一次,重者日灸2~3次。如预防感冒,则每日一次,连灸3~5日。
2 艾炷隔姜灸:切生姜一块,厚约2~3厘米,用针穿孔若干,置于穴上。另将艾绒做成如枣核大小的圆锥形,放在生姜片上。从史绒顶端点燃,燃完一个,即为“一壮”,再换新艾炷续灸。每穴每次3~5壮。轻者每日一次,重者日灸2次。
3 温灸器灸:用各种防病保健的温灸器在三穴上轮流施灸。每次每穴5~10分钟。风府、风池二穴施行小面积点灸法,风门穴施行大面积片灸法。已病可治,未病能防。
4 电吹风灸:用市售电吹风的热风对准穴位施行“吹灸”。每次每穴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自觉温热、舒适、微微出汗为“度”。
上述灸法一般应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即先灸风府、风池穴,后灸风门穴。灸风府、风池穴时,注意保护头发,且火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长久,以防灼伤颅内延髓。灸风门穴时间可适当延长,以局部皮肤发红,甚至出汗为宜。风门穴也可以施行皮肤针叩刺或拔火罐。风门穴拔罐左右各一,火罐拔在穴上固定不动,留10分钟左右取下,称为“坐罐”。若事先在罐口涂抹少许油类润滑剂,拔上后可手扶罐具以风门穴为中心作上下垂直移动。上移经过第一胸椎下旁开1.5寸的大杼穴,下移经过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此两穴也都具有防治感冒的作用。若加拔大椎穴(肩背正中最高椎骨下),疗效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