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附子茶
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毒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666.附子姜甘茶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667.干姜茶
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668.干姜红糖茶
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胃止呕。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669.止逆茶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670.干夏茶
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671.断红茶
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黄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672.干姜苓术茶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着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673.干姜大黄茶
原料:干姜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4.
原料:茴香5g、红茶3g、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5.
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小肠(腹)气痛不可忍。
来源:《续本事方》。
676.
原料:茴香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胁下疼痛。
来源:《袖珍方》。
677.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医方集解》。
678.
原料:茴香5g、苍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肿。
用途:睾丸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9.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肝肾,散寒通经。
用途: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或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0.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滞止痛。
用途:睾丸偏坠冷痛;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肾积水出现腰冷痛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1.艾叶茶
原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2.艾陈茶
原料:艾叶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圣济总录》。
683.艾姜茶
原料:艾叶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叶、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脓血、腹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684.艾胶茶
原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散寒。
用途: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685.艾蒲茶
原料:艾叶5g、蒲黄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经,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6.艾术茶
原料:艾叶5g、苍术3g、白术3g、归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
功能:温经除湿止带。
用途:妇女白带淋沥。
来源:《本草汇言》。
687.艾神茶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养阴敛汗。
用途:盗汗不止。
来源:《纲目》。
688.丁香茶
原料:丁香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暖肾,降逆;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
用途:呕吐、呃逆;心腹冷痛;泻痢;疝气;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9.丁香柿蒂茶
原料: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降逆。
用途: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哕逆不定。
来源:《简要济众方》。
690.丁半茶
原料: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小儿吐逆。
来源:《百一选方》。
691.肉桂茶
原料:肉桂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92.肉桂良姜茶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当归1g、厚朴2g、人参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思饮食。
来源:《圣惠方》。
693.桂萸茶
原料:肉桂3g、吴茱萸2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来往冲心腹痛。
来源:《姚僧坦集验方》。
694.肉桂杜仲茶
原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会约医镜》。
695.肉桂黄连茶
原料:肉桂3g、黄连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普济方》。
696.乌药茶
原料:乌药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理气开郁。
用途: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脚气;小便频数。
来源:传统药茶方。
697.乌归茶
原料:乌药3g、当归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和血。
用途: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
来源:《本草切要》。
698.乌升茶
原料:乌药3g、升麻2g、花茶2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升阳。
用途:小肠疝气、睾丸坠痛。
来源:《孙天仁集效方》。
699.乌威茶
原料:乌药3g、威灵仙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通经,舒筋活络。
用途: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0.参桂茶
原料:人参2g、肉桂4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中。
用途:气血素亏,复因劳碌伤气,腰膝酸沉、肢软气短。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1.和胃茶
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温中。
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2.桔红姜茶
原料:桔红2g、生姜2g、红糖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止呕。
用途:胃气失和,呕吐恶心。
来源:传统药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