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败酱草,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败酱草条目介绍什么是败酱草,败酱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败酱草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败酱草等。【拼音名】Bài Jiànɡ Cǎo【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败酱草
Bài Jiànɡ Cǎo
败酱草
别名 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胃经、肝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辛、苦

败酱草,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目录

  • 1 基本信息
  • 2 形态特征
  • 3 药用价值
  • 4 参看

基本信息

败酱草

Herba Patriniae

(英)Whiteflower Patrinia Herb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 的全草。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曲菜

【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采制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化学成分 含白花败酱甙(vill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鳖甙(loganin) 等。

性味 性凉,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附注 同属植物黄花败酱P.scabiosaefolia Fisch.同作败酱草使用。


败酱草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Juss ,黄花败酱

P.scabiosaefoiiaFisoh. 的嫩叶,又名胭脂麻。《本草纲目》载“败酱,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败酱草嫩叶每百克含水分 克,蛋白质1.5 克,脂肪1 克,碳水化合物10 克,胡萝卜素6.02 毫克,维生素B20.16 毫克,维生素C52 毫克。

败酱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久病脾胃虚弱者忌食用。  

药用价值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2)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败酱草性寒微寒,味辛苦,:“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败酱性辛散善降,其效可达上,中,下三焦。与公英,白及,徐长卿配伍,理气和胃,治胆汁反流性胃炎。与红藤,赤芍,莪术配伍,消热散瘀,治慢性盆腔炎。与薏苡仁,漏芦,虎杖配伍,清热解毒,治湿热痹症。究其药理,败酱草有抗病毒,抗肿瘤,利胆,利尿,促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参看

  • 《中药学》- 败酱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