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白头翁,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白头翁条目介绍什么是白头翁,白头翁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白头翁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白头翁等。目录“白头翁”在《中国药典》“白头翁”在《中药大辞典》“白头翁”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ɡ
白头翁
别名 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功效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英文名 Chinese Pulsatilla Root, Root of Chinese Pulsatilla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 胃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 1 植物介绍
  • 2 中药介绍
  • 3 鸟名
  • 4 参看

植物介绍

【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

Bk09g.jpg

【英文名】anemone,wood anemone,wild-flower,pasqueflower

【别名】老公花、毛姑朵花

【分类】毛茛科,白头翁属。

【形态特征】宿根草本,根圆锥形,有纵纹,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株高10-40厘米,通常20-30厘米。基生叶4-5片,三全裂,有时为三出复叶。花单朵顶生,径约3-4厘米,萼片花瓣状,6片排成2轮,蓝紫色,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鲜黄色;花期3-5月。瘦果,密集成头状,花柱宿存,银丝状,形似白头老翁,故得名白头翁或老公花。

【分布】原产中国,华北、江苏、东北等地均有分布。多野生,亦可作花卉或药用植物栽培。

【习性】性喜凉爽气候,耐寒,要求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繁殖栽培】播种或分株繁殖。

分株法应用较多,在秋季进行。

4月下旬采种。种子细小,播种要精细,以盆播为宜。秋播或春播。

本为野生植物,性强健,栽培管理粗放。

【园林用途】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果期羽毛状花柱宿存,形如头状,极为别致。

【其它用途】根可入药,详见下文。

【食疗作用】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中药介绍

【药材名】白头翁

【拉丁名】 RADIX PULSATILLAE

【英文名】anemone root

【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别录》:“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②《唐本草》: “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扁。” ③《蜀本草》:“《图经》云,(白头翁)有细毛,不滑泽,花蕊 黄,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实,八月采根,皆日干。” ④《开宝本草》:“今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唐注》云 叶似芍药,实大如鸡子,白毛寸余,此皆误矣。” ⑤ 《本草衍义》:“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至圆锥形,稍扭曲,或有破皮处,长6~15厘米, 直径0.5~1.7 厘米。外皮黄棕色或灰棕色,多已脱落,残留者亦易剥落,不带外皮者呈灰黄色或淡黄褐色,具纵皱及斑状的支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 隙。根头顶端丛生白色毛茸及除去茎叶的痕迹。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外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心淡黄色。气微,味苦涩。以条粗长、整齐、外表灰黄色、根 头部有白色毛茸者为佳。商品白头翁,各地使用的品种颇不一致,其主要的尚有:蔷薇科植物委陵菜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根或带有地上部分的根(参见“委陵菜”条),使用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地;翻白草 P. Discolor Bge. 的根或带根全草(参见 “翻白草” 条),使用于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西、广东等 地;毛莨科植物野棉花 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 的 根(参见“野棉花根”条),使用于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打破碗花花 A. Upehensis Lem. 的根(参见”打破碗花花”条), 使用于甘肃等地;大火草 A. Tomentosa (Maxim.) Pei的根(参见“大火草根”条),使用于四川、甘肃等地。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入药: ①兴安白头翁 Pulsatilla dahurica (Fisch. ) Spr.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 线状披针形,宽4~10毫米,先端锐 尖,上方常有1至数个粗锐锯齿;花淡蓝紫色,花被长圆形,长2~2.8 厘米。分布东北. ② 朝鲜白头翁 Pulsatilla koreana Nakai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侧生的两对全裂片无柄,顶端的一片有柄,广菱形,再作2~3深裂; 花鲜红色或紫红色。分布东北。③细叶白头翁 Pulsatilla turczaninovii Krylov et Serg. 根出叶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宽1~2.5毫米; 花大,蓝紫色,花被片不反折,外面被伏毛。 分布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 ④蒙古白头翁 Pulsatilla ambigua Turcz. Ex Pritz.基生叶2回全裂,最终裂片宽0.8~1.5毫米,侧生裂 片无柄,近羽状深裂,上面几无毛,下面被长柔毛:花紫色, 花被外面密生柔毛。 分布内蒙古、新疆。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表皮、皮层、内皮层通常己脱落,韧皮部宽广,外侧细胞棕色,壁木栓化;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数个成束,壁较厚或有的根无纤维。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单个散在可有的根无纤维。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壁厚,非木化。较粗的根中央常为薄壁细胞。粉末:灰黄白色。①韧皮纤维梭形,长100-390μm,直径16-42μm ,壁厚6-13μm,木化,有的层纹较密,孔沟明显;另有少数纤维甚短,形如石细胞。②非腺毛(糸根头部残留的叶柄基或幼叶的毛茸) 单细胞,细长,直径13-27(-33) μm,壁厚2-14μm,木化,少数非木化,有的表面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③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此外,木栓化细胞类多角形;淀粉粒少数,单粒直径约至22μm,复粒由2-4分粒组成。

【中药化学成分】: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 翁的根含皂甙(C45 H76 O20)约9%,水解则生三萜甙元 (C30 H18 O4)、葡萄糖、鼠李糖和一未知的糖。另含白头翁 素(又名银莲花素, Anemonin),是一种强的心脏毒,但除去根的全草则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有翁灵(Okinalin, C32 H64 O2)、翁因(Okinalein,C4 H6 O2)。 同属植物 Pulsatilla cernua 的根含豆甾醇(Stigma- sterol,C29 H46 O)和B-谷甾醇(B-Sitosterol),又含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及极少量 的乙酰齐墩果酸。又从同属植物 ulsatilla nigricans 的 根中分离出一种甙,命名为白头翁甙 A (Pulsatoside A),其甙元为常春藤皂甙元,其糖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及鼠李糖。根含:喔奇哪灵(okinalin)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 6~20cm,直径 0.5~ 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棕色。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 100~390 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2) 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 6ml,放冷,加丙酮适量,则生成沉淀,滤过,速取沉淀少量(约 5mg),置试管中,加醋酐 1ml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 1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 9 ~15g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摘录】《中国药典》

【各家论述】

1.李杲: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

2.《本草经疏》:白头翁;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狂易鼻衄者,血热也;寒热者,血瘀也;症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积滞停留则腹痛,金疮血凉则痛自止。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

3.《本经逢原》:白头翁,《本经》言苦温者,传写之误也。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皆少阳、阳明热邪固结之病,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别录》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

4.《本草求真》:白头翁,何以用此以治温疟寒热,齿痛、骨痛,鼻衄,秃疮,疝瘕等症?亦因邪结阳明,服此热解毒清,则肾不燥扰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齿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总皆清解热毒之力也。

5.《本草正义》:白头翁味微苦而淡,气清质轻,《本经》虽谓苦温,然以主治温疟狂易,而仲景且以专治热利下重,则必非温药可知。石顽《本经逢原》改作微寒,盖从阅历中体验得来,其说较为可信。今以通治实热毒火之滞下赤白,日数十次者,颇见奇效。向来说者皆谓苦泄导滞,专以下行为天职,且有苦能坚骨;寒能凉骨之语。惟今何廉臣著实验药物学》,独谓其气质轻清,为升散肠胃郁火之良药。案……味苦又薄,合于经文轻清发散为阳之旨。其主热毒滞下,虽曰苦固能泄,而升举脾胃清气,使不陷下,则里急后重皆除,确是此药之实在真谛。何翁此论,洵有特别见解。但终是苦泄宣通一路,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简直言之,与升麻、柴胡作一例看耳。试观《别录》以主鼻衄,其能清泄,尤为明白晓畅。轻用一钱至一钱五分,毒火甚者,可用至四、五钱。

6.《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7.《别录》:(主)鼻衄。

8.陶弘景:疗毒痢。

9.《药性论》:止腹痛及亦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10.《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11.《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12.《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13.《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14.《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15.《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用药禁忌】

1.虚寒泻痢忌服。

2.《药性论》:豚实力使。

3.《日华子本草》:得酒良。

4.《本草经疏》: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5.《本草从新》:血分无热者忌。

【药物应用鉴别】

白头翁、败酱草、鸦胆子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而常用治肿毒或湿热痢。但白头翁长于用治湿热痢,清热凉血除湿力较强;败酱草用于痢疾滞而平爽之里急后重之症。能除垢去积并兼用治疮疡,带下,热淋等证;鸦胆子解毒除湿杀虫作用较为突出,除用治冷痢久泻外,尚治疟疾。白头翁味苦性寒,为赤痢特效药,此品治赤痢之所以有效,除苦寒清热之作用外,尚能宣通肠胃郁火,使热毒能散能清。

【出处】《中华本草》  

鸟名

白头鹎

白头翁鸟

【中文名】:白头鹎(bēi)

【拉丁名】: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Bulbul

【中文别名】:白头翁

【物种分类】: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鹎科 Pycnonotidae 鹎属Pycnonotus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国内分布】: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为留鸟。白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国外分布】: 国外见于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

【迁 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野外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形态描述】: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食物】: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繁殖】: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生活环境】: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体型】: 雄性体重26-43g,雌性26-419g;雄性体长166-220mm,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雌性13-15mm;雄性翅长82-94mm,雌性79-92mm;雄性尾长77-90mm,雌性74-88mm;雄性跗蹠20-24mm,雌性19-22mm。

迁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经济用途】: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1、鸟的选择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形(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3、饲料和喂法 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和调教 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类,均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饲养。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看

  • 《中药学》- 白头翁
  • 本草纲目 · 白头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