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柏
【中药名】石上柏 shishangbai
【别名】大叶菜、梭罗草、龙鳞草、地梭草、金龙草、龙鳞草、地侧柏。
【英文名】Herba Selaginellae Doederleinii。
【药用部位】来源于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rinii Hieron.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主茎直立,高35厘米左右,有棱,常在分枝处着根;侧枝密,多回分枝。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二型,密生,中叶2行,矩圆形,龙骨状,具短刺尖,边缘有细齿,交互并列指向枝顶;侧叶2行,卵状矩圆形,钝头,上缘有微齿,下缘全缘,向枝的两侧斜展。孢子囊生于枝顶,常有2穗,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渐尖头,边缘有细齿,4列,交互覆瓦状排列;孢子囊圆形。
【产地分布】生于密林下的酸性土壤上。主产于我国西南南部及东南各地。
【采收加工】秋后采收,洗净,晒干。生用或鲜用。
【药材性状】本品全体长20~3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略呈压扁状,具棱线,常在节处着生细长的根,根端常为须状。主轴下部叶贴伏而生或有时脱落;上部多分枝,营养叶上面深黄绿色,下面淡灰黄绿色,二形,背腹各二列,主肋明显;侧叶(背叶)卵状矩圆形,顶端钝,两侧不对称,长4~5毫米,宽约2毫米,上缘有微锯齿;下缘全缘;中叶(腹叶)卵状矩圆形,端尖稍不对称,边缘具细齿。本品羽片较薄而柔韧。臭无,味淡。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涩。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煎服。外用适量,捣敷。用治外感咳嗽、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筋骨折伤、痈疮肿毒、湿热黄疸、绒毛膜上皮癌、肺癌、肝癌、咽喉癌及消化道癌等。
【药理研究】对小白鼠肉瘤-180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肝癌虽抑制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延长动物生存天数;对改善矽肺症状,阻止和延缓病变进展的疗效与克矽平相当,而副作用较小。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类:大麦芽碱,大麦芽碱-O-α-L-吡喃鼠李糖苷,N-甲基酪胺O-α-L-P比喃鼠李糖苷,(E)-大麦芽碱-(6-O-肉桂酰-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苷。黄酮类:双黄酮化合物穗花杉双黄酮,橡胶树双黄酮,芹菜素。还含异茴芹(香豆)素,β-谷甾醇,硬脂酸。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配伍药方】①治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克,加猪瘦肉30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目赤肿痛:石上柏30克,千里光3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③治风湿:大叶菜、瓦皮风等量。煎水熏洗。(《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绒毛膜上皮癌、肺癌、咽喉癌及消化道癌症:石上柏300克。上药洗净,加水煎煮2次,每次各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24小时,过滤除去沉淀物,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成膏状,加入适量淀粉使成软材,制粒,干燥,压片。制得1000片,每片含原生药0.3克。口服,成人每次2.1克,每日3次。(《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石上柏片)
⑤治慢性肝炎:深绿卷柏、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