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大黄图片_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大全

【简介】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此其个大色黄故名。别名:川军、锦纹、生君。来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

大黄图片_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图片

大黄的中药成品图片

大黄的中药书图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此其个大色黄故名。

别名:川军、锦纹、生君。

来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或栽培。

概述:大黄分布地区很广,以青海、甘肃、四川为主产区,此外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地亦产,由于产区、品种、野生与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的不同,性状气味,色泽等均有差异,因而在历史上形成品种规格繁多。过去甘肃所产的大黄,均冠以地名,如武都蛋吉,文县中吉,清水瓣子等,又各分若干等级。青海、甘肃多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四川、云南多为药用大黄。但原植物的分布地区,不能截然分开,四川也有掌叶大黄分布。为了简化繁锁名称,根据商品大黄的各种特点,并且照顾到历史用药习惯,商业部于1965年颁发了“三类药材100种商品规格试行标准”,把大黄归纳为六个品种。

性状鉴别:1、西大黄。系指青海、甘肃、甘南自治州,岷县等地所产野生品种,俗称“西宁大黄”,有蛋吉(个匀、整,形如鸭蛋者);片吉(根头部,纵切瓣呈片状者);中吉(根茎叶部的横切段);苏吉(指尾根部、稍加闯光,并具原性状的楔状形),等。表面黄褐色,每块上有一阴干前穿绳的小孔。体重质坚实,断面槟榔碴,呈现红肉白筋、纹理清晰不乱(绵纹)。气清香,牙咬有砂砾感,味甘微苦。是大黄中的优良品。

西宁大黄箱黄与包黄两个规格,箱黄直径不得小于0.3厘米(中节和粗大的块根内碴不好的不做箱黄)去净粗皮和细皮闯光。包黄中兼有中节或药块,取净栓皮,表面黄褐色兼有暗棕色,体重质较松。断面红白相兼(槟榔碴)或黄色,纹理红白,气味同箱黄,长短大小不等,但直径不得小于0.15厘米。兼有糖心糠心不超过15%。

2、凉黄。系指甘肃武威(凉州),张掖及河西地区所产的野生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似狗头俗称狗头大黄),或纵切成瓣,不去栓皮。表面黑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体重质坚。断面红白相兼(槟榔碴)红肉白筋,纹理混乱。气清香,味甘苦。牙咬砂砾感更强,并有粘牙感,品质优,是大黄中的珍品。

3、铨水大黄。系治甘肃礼县、岷县、宕昌、武都等地(栽培品)酚蛋吉、片吉、中吉、苏吉四等。去净栓皮,表面黄褐色,质坚体重。断面红白相兼(槟榔碴),射线纹理清晰,涡形射线小点多数,呈不规则的环形排列,气清香,味道微苦涩,亦属大黄中优品。因其红度好,出口为主。

4、文大黄。系指甘肃武都地区及州、杆毗邻地带,包括清水。系根茎的纵切瓣段块。去净栓皮。表面黄色或黄棕色,质坚体重。断面红白相间(槟榔碴)或黄色,气香,味苦涩,品质略次。

5、雅黄。系指川西,德格及云南地区野生产品。商品呈马蹄形的块状,分为四等。1、2等去净栓皮。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或内外均呈黄绿色。质坚体重或质较轻松。断面无红肉白筋的纹理。3、4等不去栓皮。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质较轻松或轻泡,断面黄褐色或绿褐色。4等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分,兼有根黄。(气微、味苦,习惯认为品质较次。)

6、南大黄。系指川东与湖北,贵州与陕西毗邻地区的雅黄栽种产品。根茎横切段,去净栓皮。表面黄褐色。质坚体重。断面黄色或黄绿色。气微香味涩而苦。

此外尚有:

① 水根大黄:系大黄的较细支根及主根尾段加工而成。直径在二厘米左右,长约5~10厘米。栓皮未去净。表面黄褐色,多纵皱。断面显绵纹。兼有部分闷碴黑褐色。是甘肃大黄的次品。

② 西藏大黄:昌都地区的产品,一部分与雅黄类似。但近年发展的地区如那曲、林芝的产品。规格尚未定型。多为长条瓣状,长6~15厘米,直径约3~6厘米,带皮或刮去栓皮不等。表面棕黄或棕褐色,多属用绳索穿挂,阴干或晒干,内碴多显绵纹。由于采挖时间恐怖不严,故内碴色泽深浅不一,质坚泡不等。加上原植物的种属杂乱,混进了部分非药用大黄,有待今后改进。

各种药用大黄均以体质量坚实,切瓣均匀,断面槟榔碴,气香、味甘、苦而不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1、蒽醌(enkun 读恩昆)衍生物,含量2%~4%,包括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大黄酸(C15H8O6)、芦荟大黄素(C15H10O5)等;2、大黄鞣甙类,主要为葡萄没食子鞣甙(C13H16O10)。此外还含有游离没食子酸。(注:化学数字在右下角)

功效与作用:1、泻下。大黄酸为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其推进性蠕动而促进排便,作用较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除软泥状粪便或粥状稀便,缓下一次后即止。排便前后可无腹痛,或仅有轻微腹痛,与行气药(如厚朴)配用,能加强卸下和减少腹痛的副作用。

2、抗菌。有效成分为蒽醌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较强。体外试验最敏感的细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抑菌的原理是:这些蒽醌衍生物对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明显抑制作用。

3、收敛。由于鞣酸所致,故大黄致泻后常出现便秘倾向。

4、健胃。取其苦味健胃,服小量粉剂(0.6g~0.9g)即起作用。

5、利胆。实验证明能显著增加胆汁流量,适用于治疗胆石。

6、抗肿瘤。动物实验证明,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黄素对小鼠乳腺癌,大黄酸对艾氏癌(腹水型)也有抑制作用。但临床尚未应用单味大黄作为抗癌药(某些抗癌的中药复方有用大黄)。

炮制:切片,生用。酒炒、醋炒、炒炭。切1厘米块,加酒蒸熟(熟军)。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泻下通肠,行瘀破积、外敷清火消肿。

主治:肠胃实热积滞,血分实热证,黄疸,水肿, 瘀血积聚。外服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通便、泻热、消炎。1、用于热积便秘。在许多热性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的中期或极期,出现便秘、胸腹满闷、高热、谵(zhan 读占)语、口渴、舌苔老黄等实热证候时,可用大黄荡涤积热,常配枳实、厚朴同用,如小承气汤,或与其他清热药通用,如凉嗝散。如果失水严重,须配养阴药生地、麦冬等。方如增液承气汤。

患者服上述泻下剂通便后,往往收到退热和全身情况好转的效果,其原理可能由于:①大黄本身和其他清热药有抗菌消炎作用;②便秘时,由于肠内腐败物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加重全身不适,通便后可免除这一不良作用;③通便后,能接触腹满胀闷等症状,使患者感到轻快。

2、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如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甚至亚急性黄色肝萎缩,有黄疸、腹胀、便秘时,可用大黄、配栀子、茵陈、厚朴、枳实等,有消炎清热作用。

3、用于热泻(如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早期。此时患者虽有腹泻,但泻而不清,便可不畅,肠内迭积存有腐败物质和有炎性病变,可用大黄把肠内有形的腐败积存物排出。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控制炎症。大黄的这种用法叫做“通因通用”,以泻止泻。例如治热痢早期的芍药汤就有大黄。但药注意在热泻的后期,只有炎性分泌物时,则不宜用大黄。

4、用于寒积便秘。治疗便秘而有腹痛和全身虚寒证候,可用大黄,配温里祛寒药附子、细辛等,以散寒、通便、止痛,方如大黄附子汤。

5、用于治疗急性眼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等所谓“血热在上”的证候。此时有发热、头胀目赤、咽肿等症状,通过用大黄泻下,使腹腔充血,反射性地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因而有助于减轻上述炎症。每与黄芩、黄连等清热药同用,较重者用凉膈散。

6、用于凉血止血,治疗热性出血。如痔疮出血等由大便热结、肠有热滞而引起者,单用大黄12~15g炒黑后水煎服;鼻出血兼有便秘者,可用生地9g煎服,冲服大黄(研末)4.5~9g。

7、用于治疗胆管结石。配金钱草、栀子、枳壳等。

8、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取其有活血行瘀(调整血液分布)作用。例如腹部挫伤后,瘀血停滞、大便干结时,可在跌打方剂内加入大黄3~4.5g,或单用大黄研末用酒调服。又用大黄、甘黄(10:2)的极细粉末,可治下肢溃疡。

使用注意:1、生大黄泻下力较强,适用于清泻实热;酒制后消炎活血之力较好;体虚或用制大黄也比较适宜。

2、胎前慎用(因有促进子宫收缩的所用);产后和月经期间慎用(因能加重盆腔充血);哺乳妇忌用(因大黄在肠道吸收后随血流分布到乳汁,影响胎儿。哺乳妇如多服大黄,乳汁也会变黄)。

3、用于泻下,大黄不宜久煎,故须后下;用于清湿热,则煎煮时间可稍长些。

4、习惯性便秘一般不宜用大黄,可用润下药。

用量:常用量3~12g。泻下往往要用9~12g,如果配有行气药,有时也额可只用6g,如为加强其他攻下药作用,甚至药用到12g以上。请湿热和消炎用量宜少,成人6g,小孩3g,幼婴0.9~1.5g。

处方举例:1、小承诺气汤(《伤寒论》)。生大黄12g(后下),厚朴6g,枳实9g,水煎服。

2、凉膈散(《局方》)。生大黄9g(后下),芒硝9g,栀子9g,连翘9g,黄芩6g,薄荷3g(后下),竹叶6g,甘草6g,水煎服。

3、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生大黄9g(后下),芒硝4.5g(冲),水煎服。

4、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9g(后下),附子9g,细辛3g,水煎服。

:土大黄:别名羊蹄,牛西西。为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土大黄的干燥根部。全国皆产,天津、北京有分布,野生。主根圆锥形有分歧。表面棕褐色,有顺纹,质坚硬,断面淡黄白色,显放射状纹理。味苦。有清热、止血、杀虫、治癣效用。

根据《天津中草药》记载。本品适用于各种出血疾病患,如对肺、胃、肠、子宫、泌尿系统出血及外伤等,水煎服或制针剂注射,均有较好止血疗效。

:非药用大黄,本品为蓼科波叶大黄及同属植物的根和根茎。多供出口外销,野生或栽培,如山西、河北的野生籽黄;栽培的台黄、祁黄。陕西、内蒙古野生的峪黄及甘肃的庄浪大黄。这些产品的性状,多数为节段,已刮去栓皮。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断面紫棕红色或淡黄棕色,显锦纹,呈放射状纹理,并显数层同心环纹,而无涡状星点。气特异、腥香、味苦。出口作为工业染料的原料。

据经验认为本品力猛,有横劲,服后使人肠腹胀痛,故不药用。但有少数地区作兽用泻五药,以上数种非药用大黄,其原植物科属是否同一,化学成分是否一样,有待今后研究。据《中药志》记载,本品在萤光灯下显蓝紫色萤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