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气进入三伏天,一些冬病夏治的话题也再次被人们提起,医院中排队贴“三伏贴”的人都排起了长龙,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冬病夏治?什么类型的疾病适合夏季治疗呢?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对此,笔者走访了余杭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周志华,具体请教了关于冬病夏治的一些问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据百度百科介绍,所谓的“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周主任告诉笔者,冬季是一个人体容易发病的季节,许多在平时看不出来的隐性疾病都会在冬天发作,虚寒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在冬季生病。而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从中医上叫阳气不足,人体阳气虚,加上寒湿治邪,痹组脏腑经络,造成气质血瘀经络阻滞,导致阴阳失调,最终诱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儿科病、手脚长冻疮等等。而这些疾病在夏天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三伏天这一个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气温高,阳气盛旺,人体皮肤毛孔松散,气血充盈,以至于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可以通过服药或者三伏贴等手段将体内的寒气逼出体内,从而减缓冬天多发疾病的发作,这就是冬病夏治的精髓。
治疗方法很多 最广泛是穴位敷贴疗法
周主任介绍说,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中药内服、穴位敷贴、针灸法、刮痧法、拔火罐等等。其中穴位药物敷贴疗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具体是先用酒精在患者的背部擦涂消毒,然后用针灸法在患者背部俞穴位上针刺,最后将一枚硬币大小的药饼置于特制的药圈中,轻轻敷贴在人体脊背针刺穴位上。一方面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经络穴位本身的理气血、调阴阳、补虚损作用;另一方面,药物透皮吸收,到达脏腑经气失调之所,发挥其药理作用。
冬病夏治药物敷贴是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贴3年,也就是3个疗程。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冬至加强一个疗程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好更好。
夏季要预防寒气侵体
据了解,人的身体本性是寒性的,夏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不要让内寒和外寒打通。所以,平时在生活中,人们也应该注意生活习惯,防治外寒侵入体内。周主任建议居民,尽量不要用冷水冲凉,尤其是在人体发热的情况下,毛孔张开,冷水的寒气很容易通过毛孔侵入体内。在室内的时候,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太低 ,建议温度为24℃~26℃,这个温度段不仅节能,而且相对舒适,在睡觉的时候可以适当高一点,人身体在睡觉的时候对外界的提防最小,这是寒气入侵的最佳时机,高一点温度可以有效阻止寒气侵体。
在食品摄入方面,夏天不要大量食用寒性食品,防止损阳,激发体内寒气,如海带、苦瓜、空心菜、蕨菜、木耳菜等。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都有喝冷饮的习惯,周主任提醒,冷饮最好少喝,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