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弘景曰∶张华云∶服玉用蓝田谷玉白色者,平常服之,则应神仙。有人临死服五斤,死经三年,其色不变。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汉制,王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炼服之法,水屑随宜。
弘景曰∶张华云∶服玉用蓝田谷玉白色者,平常服之,则应神仙。有人临死服五斤,死经三年,其色不变。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汉制,王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炼服之法,水屑随宜。虽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发热,如寒食散状。
金玉既天地重宝,不比余石,若未深解节度,勿轻用之。
志曰∶《抱朴子》云∶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但其道迟成,须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亦可饵以为丸,亦可以烧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死。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得璞玉乃可用也。赤松子以玄虫血渍玉为水服之,故能乘烟霞上下。玉屑与水服之,俱令人不死。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数数发热,似寒食散状也。若服玉屑,宜十日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散发洗沐冷水,迎风而行,则不发热也。董君异常以玉醴与盲人服,旬日而目愈也。时珍曰∶汉武帝取金茎露和玉屑服,云可长生,即此物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尔。养尸招盗,反成暴弃,曷若速朽归虚之为见理哉。
白玉髓
(《别录》有名未用)【校正】并入《拾遗》玉膏。
【释名】玉脂(《纲目》)、玉膏(《拾遗》)、玉液。
【集解】《别录》曰∶生蓝田玉石间。时珍曰∶此即玉膏也,别本以为玉泉者是矣。《山海经》云∶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黄帝乃取密山之玉,KT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
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谨按密山亦近于阗之间。是食者,服食也。是飨者,祭祀也。服之者,佩服也。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记》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鲜明如水精,以无心草末和之,须臾成水,服之一升长生。皆指此也。藏器曰∶今玉石间水饮之,亦长生润泽。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妇人无子,不老延年(《别录》)。
青玉
(《别录》有名未用)【释名】谷玉。
时珍曰∶谷,一作,又作,谷、角二音。二玉相合曰,此玉常合生故也。
【集解】《别录》曰∶生蓝田。
弘景曰∶张华言合玉浆用谷玉,正缥白色,不夹石者。大如升,小者如鸡子,取于穴中者,非今作器物玉也。出襄乡县旧穴中。黄初时,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求之。
时珍曰∶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绿玉深绿色者佳,淡者次之。菜玉非青非绿,如菜色,此玉之最低者。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妇人无子,轻身不老长年(《别录》)。
【附录】璧玉《别录》曰∶味甘,无毒。主明目益气,使人多精生子。
时珍曰∶璧,瑞玉圜也。此玉可为璧,故曰璧玉。璧外圆象天,内方象地。《尔雅》云∶璧大六寸谓之;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瑗。
玉英《别录》曰∶味甘,主风瘙皮肤痒,生山窍中,明白可作镜,一名石镜,十二月采。
合玉石《别录》曰∶味甘,无毒。主益气,疗消渴,轻身辟谷。生常山中丘,如彘肪。
时珍曰∶此即碾玉砂也,玉须此石碾之乃光。
青琅(《本经》下品)【校正】并入《拾遗》石阑干。
【释名】石阑干(《拾遗》)、石珠(《本经》)、青珠(《别录》)。
时珍曰∶琅,象其声也。
可碾为珠,故得珠名。
【集解】《别录》曰∶青琅,生蜀郡平泽,采无时。
弘景曰∶此《蜀都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亦是昆仑山上树名,又《九真经》中大丹名。
恭曰∶琅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今出州以西乌臼蛮中,及于阗。
藏器曰∶石阑干生大海底,高尺余,如树,有根茎,茎上有孔,如物点之。渔人以网罾得之,初从水出微红,后渐青。
颂曰∶今秘书中有异鱼图,载琅青色,生海中,云海人以网于海底取之,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窍,如虫蛀,击之有金石之声,乃与珊瑚相类。其说与《别录》生蜀郡平泽,及苏恭所云不同,人莫能的识。谨按《尚书》∶雍州缺贡球、琳、琅。《尔雅》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仑墟之、琳、琅。孔安国、郭璞注,皆以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经》云∶昆仑山有琅。若然是石之美者,明莹若珠之色,而状森植尔。大抵古人谓石之美者,多谓之珠,《广雅》谓琉璃、珊瑚皆为珠是也。以上所说,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图》乃云海底得之。盖珍贵之物,山、海或俱产焉,今医家亦以难得而稀用也。
宗曰∶《书》云∶雍州厥贡球、琳、琅。《西域记》云∶天竺国正出此物。苏恭云∶是琉璃之类。琉璃乃火成之物,琅非火成者,安得同类?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琅,石之似玉者。
孔安国云∶石之似珠者。《总龟》云∶生南海石崖间,状如笋,质似玉。《玉册》云∶生南海崖石内,自然感阴阳之气而成,似珠而赤。《列子》云∶蓬莱之山,珠之树丛生。据诸说,则琅生于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间。其云生于海底网取者,是珊瑚,非琅也。
在山为琅,在水为珊瑚,珊瑚亦有碧色者。今回民地方出一种青珠,与碧靛相似,恐是琅所作者也。《山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
珠树即琅也。余见珊瑚下。
【气味】辛,平,无毒。
之才曰∶杀锡毒,得水银良,畏鸡骨。
【主治】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本经》)。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别录》)。疗手足逆胪(弘景)。
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藏器)。
珊瑚
(《唐本草》)【释名】钵摆娑福罗(《梵书》)。
【集解】恭曰∶珊瑚生南海,又从波斯国及师子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