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本草纲目》草部四(7)

【简介】【集解】《别录》曰∶大小蓟,五月采。 恭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而俱能破血。 颂曰∶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

【集解】《别录》曰∶大小蓟,五月采。
恭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而俱能破血。
颂曰∶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大蓟苗根与此相似,但肥大尔。
宗奭曰∶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作菜虽有微芒,不害人。
大蓟根叶(同)
【气味】甘,温,无毒。弘景曰∶有毒。权曰∶苦,平。
大明曰∶叶凉。
【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别录》)。 捣根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甄权)。叶∶治肠痈,腹脏瘀血,作晕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 之(大明)。
小蓟根(苗同)
【气味】甘,温,无毒。大明曰∶凉。
【主治】养精保血(《别录》)。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并大明)。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瘥(孟诜)。
【发明】大明曰∶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健养下气也。
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附方】旧六,新九。
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九窍出血∶方同上。(《简要济众》)
卒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一升。(《梅师方》)
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 又方∶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圣济总录》)
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之。(孟诜《食疗本草》)
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圣惠方》)
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台秘要》方)
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简要济众方》)
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妇人阴痒∶小蓟煮汤,日洗三次。(《普济方》)
诸 不合∶虎蓟根、猫蓟根、酸枣根、枳根、杜衡各一把,斑蝥三分。炒为末,蜜丸枣 大。 疔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 方》)

续断

(《本经》上品)
【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
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
【集解】《别录》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 日采。
弘景曰∶按《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 ,皮主金疮。广州又有续断藤,一名诺藤,断其茎,以器承取汁饮,疗虚损绝伤,用沐头,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皆非真。李当之云是虎蓟,与此大乖,但虎蓟亦疗血。
恭曰∶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叶似苎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说非也。
颂曰∶今陕西、河中、兴元、舒、越、晋、绛诸州亦有之。三月以后生苗,干四棱,似苎麻,叶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谨按∶《范汪 方》云∶续断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大于小蓟尔。叶似旁翁菜而小浓,两边有刺,刺 人,其花紫色,与今越州所图者相类。而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医人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
曰∶凡使勿用草茅根,缘真相似,若误服令人筋软。
时珍曰∶续断之说不一。桐君言是蔓生,叶似荏。李当之、范汪并言是虎蓟。《日华子》 言是大蓟,一名山牛蓟条,颇难依据。但自汉以来,皆以大蓟为续断,相承久矣。究其实,则二苏所云,似与桐君相符,当以为正。今人所用,以川中来,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者为良焉。郑樵《通志》 谓范汪所说者乃南续断,不知何据?盖以别川续断耳。

【修治】 曰∶凡采得根,横切锉之,又去向里硬筋,以酒浸一伏时,焙干,入药用。
【气味】苦,微温,无毒。《别录》曰∶辛。普曰∶神农、雷公、李当之∶苦,无毒;扁鹊∶辛,无毒。
之才曰∶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 伤恶血腰痛毒,通宣血脉(甄权)。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妇 人产前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大明)。
【发明】时珍曰∶宋张叔潜秘书,知剑州时,其阁下病血痢。一医用平胃散一两,入川 续断末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服即愈。绍兴壬子,会稽时行痢疾。叔潜之子以方传人,往 往有验。小儿痢服之效。
【附方】旧二,新二。
小便淋沥∶生续断捣绞汁服。即马蓟根也。(《古今录验》)
妊娠胎动,两、三月堕,预 宜服此∶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为末,枣肉煮烂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厌厌气欲绝,心头硬,乍寒乍热∶续断皮一握。 水三升,煎二升,分三服。如人行一里,再服,无所忌。此药救产后垂死。(《子母秘录》)
打扑伤损,闪肭骨节∶用接骨草叶捣烂罨之,立效。(《卫生易简方

(音袄。《别录》下品)
【释名】钩、 (《尔雅》)、苦板。
时珍曰∶凡物稚曰 ,此物嫩时可食,故以名之。
【集解】弘景曰∶苦 处处有之,伧人取茎生食之。
保升曰∶所在下湿地有之,茎圆无刺,可生啖,子若猫蓟。五月五日采苗,曝干。
恭曰∶今人以为漏芦,非也。
时珍曰∶《尔雅》钩、 。即此苦 也。 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苔似蓟,初生可食。许慎《说文》言∶江南人食之下气。今浙东人清明节采其嫩苗食之,云一年不生疮疖。亦捣汁和米为食,其色清,久留不败。《造化指南》 云∶苦板大者名苦藉,叶如地其无花实者,名地胆草,汁苦如胆也。处处湿地有之。入炉火家用。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面目通身漆疮。烧灰敷之,亦可生食(《别录》)。烧灰疗金 治丹毒(大明)。煎汤洗痔,

漏芦

(《本经》上品)
【释名】野兰(《本经》)、荚蒿(苏恭)、时珍曰∶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芦。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芦 之称。《唐韵》作KT ,其荚如麻,故俗呼为鬼油麻云。
【集解】《别录》曰∶漏芦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乔山应是黄帝所葬处,乃在上郡。今出近道。市人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 根,苦酒摩以疗疮疥。
恭曰∶此药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似细麻之荚,大如箸许,有四五瓣,七、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蒿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山南谓之木藜芦,有毒,非漏芦也。今人以马蓟似苦 者为漏芦,亦非也。
志曰∶别本注言漏芦茎大如箸,高四五尺,子房似油麻房而小。江东人取其苗用,胜于根。江宁及上党者佳。陶云鹿骊,苏云木藜芦,皆非也。漏芦自别。
藏器曰∶南人用苗,北土用根,乃树生,如茱萸树,高二三尺,有毒杀蛊,山人以洗疮疥。
保升曰∶叶似角蒿,今曹、兖州下湿处最多。六月、七月采茎,日干,黑于众草。
大明曰∶花苗并可用。形并气味似干牛蒡,头上有白花子。
颂曰∶今汴东州郡及秦、海州皆有之。旧说茎叶似白蒿,花黄有荚,茎若箸大,房类油麻而小。今诸郡所图上,惟单州者差相类;沂州者花叶颇似牡丹;秦州者花似单叶寒菊,紫色,五、七枝同一干;海州者,花紫碧,如单叶莲花,花萼下及根旁有白茸裹之,根如蔓荆而细,又类葱本,黑色,淮甸人呼为老翁花。三州所生花虽别,而叶颇相类,但秦、海州者叶更作锯齿状。一物而殊类如此,医家何所适从?当依旧说,以单州出者为胜。又本草飞廉一名漏芦,云与苦 相类,其根生则肉白皮黑,干则黑如玄参。七、八月采花,阴干用。 所说与秦州、海州所图漏芦花、叶及根颇相近,然彼人但名漏芦,不曰飞廉也。
曰∶一种真似漏芦,只是味苦、酸,误服令人吐不止。
时珍曰∶按沈存中《笔谈》云∶今方家所用漏芦乃飞廉也。飞廉一名漏芦,苗似苦,根如牛蒡绵头者是也。采时用根。今闽中所谓漏芦,茎如油麻,高六七寸,秋深枯黑如漆,采时用苗,乃真漏芦也。余见飞廉下。
根苗
【修治】 曰∶凡采得漏芦,细锉,以生甘草相对拌蒸之,从巳至申,拣出晒干用。
【气味】苦、咸,寒,无毒。《别录》曰∶大寒。藏器曰∶有毒。
杲曰∶无毒。足阳明本经药也。
大明曰∶连翘为之使。
【主治】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 年(《本经》)。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别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癧、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大明
【发明】弘景曰∶此药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见用之。近道出者,惟疗 疥耳,市人皆取苗用。 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附方】旧二,新六。
腹中蛔虫∶漏芦为末,以饼 和方寸匕,服之。(《外台秘要》)
时泄痢,冷热不调∶以漏芦一两,杵为散。每服一钱,以猪肝一两,入盐少许,以水同煮熟,空心顿食之。(《圣惠方》)
入药末一半,同熬成膏,入后末和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产后带下∶方同上。 乳汁不下,乃气脉壅塞也,又治经络凝滞,乳内胀痛,邪畜成痈,服之自然内消∶漏 二两半,蛇蜕十条(炙焦),栝蒌十个(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良久以热羹 汤投之,以通为度。(《和剂方》)
历节风痛,筋脉拘挛∶古圣散∶用漏芦(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为末。生姜二两取汁,入蜜三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盛之。每以三杯,调末一钱,温服。(《圣济总录》)
一切痈疽发背,初发二日,但有热证,便宜服漏芦汤,退毒下脓,乃是宣热拔毒之剂,热退 半两,大黄(微炒)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李迅《痈疽集验方》)
白秃头疮∶五月收漏芦草,烧灰,猪膏和涂之。(《圣济总录》)

飞廉

(《本经》上品)
【释名】漏芦(《别录》)、木禾(《别录》)、(《别录》)、伏猪(同)、天荠(同)。 尾,有角,能致风气。此草附茎有皮如箭羽,复疗风邪,故有飞廉、飞雉、飞轻诸名。
【集解】《别录》曰∶飞廉生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
弘景曰∶处处有之。极似苦 ,惟叶多刻缺,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其花紫色。 俗方殆无用,而道家服其枝茎,可得长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别有漏芦,则此漏芦乃别名尔。
恭曰∶此有两种∶一种生平泽中,是陶氏所说者。一种生山冈上者,叶颇相似,而无刻 缺,且多毛,其茎亦无羽,其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茎叶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似苦 者为漏芦,并非是也。
保升曰∶叶似苦 ,茎似软羽,花紫色,子色白。所在平泽皆有,曰∶凡使,勿用赤脂蔓,与飞廉形状相似,只赤脂蔓见酒则色便如血,以此可表识之
颂曰∶今秦州所图漏芦,花似单叶寒菊,紫色,五、七枝同一干。海州所图漏芦,花紫碧色,如单叶莲花,花萼下及根旁有白茸裹之,根黑色,如蔓荆而细,又类葱本,与陶苏所说飞廉相近,然彼但谓之漏芦。今医家罕有用飞廉者,不能的识。
时珍曰∶飞廉,亦蒿类也。苏颂《图经》疑海州所图之漏芦是飞廉。沈存中《笔谈》亦言飞廉根如牛蒡而绵头。古方漏芦散下云,用有白茸者则是有白茸者,乃飞廉无疑矣。今考 二物气、味、功、用俱不相远,似可通用,岂或一类有数种,而古今名称各处不同乎?
根及花
【修治】 曰∶凡用根,先刮去粗皮,杵细,以苦酒拌一夜,漉出,日干细杵用。

顶一下
(6)
60%
踩一下
(4)
4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