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解】《别录》曰∶冬葵子生少室山。
弘景曰∶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者,谓之冬葵,入药性至滑利。春葵子亦滑,不堪药用,故是常葵耳。术家取葵子微炒,令烨生,远不过宿。
恭曰∶此即常食之葵也。有数种,多不入药用。
颂曰∶葵处处有之。苗叶作菜茹,更甘美。冬葵子古方入药最多。葵有蜀葵、锦葵、黄葵、终葵、菟葵,皆有功用。
时珍曰∶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按王祯《农书》云∶葵,阳草也。其菜易生,郊野甚多,不拘肥瘠地皆有之。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可防荒俭,可以菹腊,其枯可为榜簇,根子亦无种者。
【气味】甘,寒,滑,无毒。为百菜主,其心伤人(《别录》)。
弘景曰∶葵叶尤冷利,不可多食。
颂曰∶苗叶作菜茹甚甘美,但性滑利,不益人。
诜曰∶其性虽冷,若热食之,令人热闷动风气。四季月食之,发宿疾。天行病后食之,令人失明。霜葵生食,动五种留饮,吐水。凡服百药,忌食其心,心有毒也。黄背紫茎者,勿食之。不可合鲤鱼黍米 食,害人。
时珍曰∶凡被狂犬咬者,永不可食,食之即发。食葵须用蒜,无蒜勿食之。又伏硫黄。
【主治】脾之菜也。宜脾,利胃气,滑大肠(苏颂)。
治恶疮,散脓血,女人带下,小儿热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汪颖)。服丹石人宜食(孟诜)。 润燥利窍,功与子同(同上)。
【发明】张从正曰∶凡久病大便涩滞者,宜食葵菜,自然通利,乃滑以养窍也。
时珍曰∶按∶唐王焘《外台秘要》云∶天行斑疮,须臾通身,皆戴白浆,此恶毒瓦斯也。高宗永徽四年,此疮自西域东流于海内。但煮葵菜叶以蒜齑啖之,则止。又《圣惠方》亦云∶小儿发斑,用生葵菜叶绞汁,少少与服,散恶毒瓦斯。按∶此即今痘疮也。今之治者,惟恐其大、小二便频数,泄其元气,痘不起发。葵菜滑窍,能利二便,似不相宜,而昔人赖之。岂古今运气不同,故治法亦随时变易欤?
【附方】旧三,新四。
天行斑疮∶方见上。
肉锥怪疾∶有人手足甲忽长,倒生刺肉,如锥痛不可忍者,但食葵菜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诸 不合∶先以泔清温洗,拭净,取葵菜微火烘暖贴之。不过二三百叶,引脓尽,即肉生也。忌诸鱼、蒜、房事。(《必效方》)
汤火伤疮∶葵菜为末敷之。(《食物本草》)
蛇蝎螫伤∶葵菜捣汁服之。(《千金方》)
误吞铜钱∶葵菜捣汁冷冻饮料。(《普济方》)
丹石发动,口干咳嗽者∶每食后饮冬月葵齑汁一盏,便卧少时。(《食疗本草》)
根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别录》)。小儿吞钱不出,煮汁饮之,神妙(甄权)。治疳疮出黄汁(孟诜)。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瓦斯(时珍)。
【附方】旧五,新七。二便不通胀急者∶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分二服。连用即通也。消渴引饮,小便不利∶葵根五两,水三大盏,煮汁,平旦服,日一服。(并《圣惠方》)
每日平旦服二升。(《外台秘要》)
漏胎下血,血尽子死∶葵根茎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瘭疽恶毒,肉中忽生一 子,大如豆粟,或如梅李,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 有核,核有深根,应心,能烂筋骨,毒入脏腑即杀人∶但饮葵根汁,可折其热毒。(姚僧坦《集验方》)。
妒乳乳痈∶葵茎及子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昝殷《产宝》)
身面疳疮,出黄汁者∶葵根烧灰,和猪脂涂之。(《食疗本草》)
小儿蓐疮∶葵根烧末敷之。(《子母秘录》)
小儿紧唇∶葵根烧灰,酥调涂之。(《圣惠方》)
口吻生疮∶用经年葵根,烧灰敷之。(《外台秘要》)
蛇虺螫伤∶葵根捣涂之。(《古今录验》)
解防葵毒∶葵根捣汁饮之。(《千金方》)
冬葵子
《别录》曰∶十二月采之。机曰∶子乃春生,不应十二月可采也。
【气味】甘,寒,滑,无毒。黄芩为之使。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本经》)。
疗妇人乳难内闭,肿痛(《别录》)。出痈疽头(孟诜)。下丹石毒滑胎治痢(时珍)。
【发明】时珍曰∶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功用相同。按∶陈 留蓄作痈毒者。 行津液,极验。乃上蔡张不愚方也。
【附方】旧九,新一十四。 煮取一升服。不瘥更作。
《圣惠》∶用葵子(末)、人乳汁等分。和服立通。
《肘后方》∶用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纳猪脂 一丸如鸡子,顿服。《千金》∶用葵子为末,猪脂和丸梧子小便血淋∶葵子一升,水三升,煮汁,日三服。(《千金方》)
妊娠患淋∶冬葵子一升,水三升,煮二升,分服。(《千金方》)
妊娠下血∶方同上。
产后淋沥不通∶用葵子一合,朴硝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硝服之。(《集验方》)
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用葵子、茯苓各三两。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若转胞者,加发灰,神效。(《金匮要略》)
生产困闷∶冬葵子一合,捣破。水二升,煮汁半升,顿服,少时便产。昔有人如此服之,登
倒生口噤∶冬葵子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匕,效。(《产书》)
乳汁不通∶方见发明。
胎死腹中∶葵子为末,酒服方寸匕。若口噤不开者,灌之,药下即苏。(《千金方》)
胞衣不下∶冬葵子一合,牛膝一两,水二升,煎一升服。(《千金方》)
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蜡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午日取花 手,亦去疟。(《圣惠方》)
痈肿无头∶孟诜曰∶三日后,取葵子二百粒,水吞之,当日即开也。《经验后方》云∶只吞一粒即破。如吞两粒,则有两头也。
便毒初起∶冬葵子末,酒服二钱。(《儒门事亲》)
面上 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隐
解蜀椒毒∶冬葵子煮汁饮之。(《千金方》)
伤寒劳复∶葵子二升,粱米一升,煮粥食,取汗立安。(《圣惠》)
蜀葵
(宋《嘉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并入有名未用《别录》吴葵华。
【释名】戎葵(《尔雅》)、吴葵。
藏器曰∶《尔雅》云∶ (音坚),戎葵也。郭璞注云∶今蜀葵也。叶似葵,花如木槿花。 戎蜀其所自来,因以名之。
时珍曰∶罗愿《尔雅翼》∶吴葵作胡葵,云胡,戎也。《夏小正》云∶四月小满后五日,吴葵华,《别录》吴葵,即此也。而唐人不知,退入有名未用。《嘉 本草》重于菜部出蜀葵条。盖未读《尔雅注》及《千金方》,吴葵一名蜀葵之文故也。今并为一。
【集解】颂曰∶蜀葵似葵,花如木槿花,有五色。小花者名锦葵,功用更强。
时珍曰∶蜀葵处处人家植之。春初种子,冬月宿根亦自生苗,嫩时亦可茹食。叶似葵菜而大,亦似丝瓜叶,有岐叉。过小满后长茎,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深红浅红紫黑白色、单叶千叶之异。昔人谓其疏茎密叶、翠萼艳花、金粉檀心者,颇善状之。惟红、白二色入药。其实大如指头,皮薄而扁,内仁如马兜铃仁及芜荑仁,轻虚易种。其秸剥皮,可缉布作绳。一种小者名锦葵,即荆葵也。《尔雅》谓之 (音乔)。其铢钱,粉红色,有紫缕纹。掌禹锡《补注本草》,谓此即戎葵,非矣。然功用亦相似。
苗
【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思邈曰∶不可久食,钝人志性。若被狗啮者食之,永不瘥也。李廷飞曰∶合猪肉食,人无颜色。
【主治】除客热,利肠胃(思邈)。煮食,治丹石发,热结,(藏器)。作蔬食,滑窍治淋,润燥易产(时珍)。捣烂涂火疮,烧研敷金疮(大明)。
根茎
【主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藏器)。
【发明】宗奭曰∶蜀葵,四时取红色、单叶者根,阴干,治带下,排脓血恶物,【附方】新七。
小便淋痛∶葵花根洗锉,水煎五七沸,服之如神。(《卫生宝鉴》)
小便血淋∶葵花根二钱,车前子一钱,水煮,日服之。(《简便单方》)
小便尿血∶葵茎,无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肠胃生痈∶怀忠丹∶治内痈有败血,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为末,黄蜡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待脓血出尽,服十宣散补之。(《坦仙皆效方》)
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捣烂,入井华水调稠贴之。(《普济方》)。
小儿吻疮,经年欲腐∶葵根烧研敷之。(《圣惠方》)
小儿口疮∶赤葵茎(炙干)为末,蜜和含之。(《圣惠方》)
吴葵华(《别录》)
【气味】咸,寒,无毒。
《禹锡》曰∶蜀葵华∶甘,冷,无毒。
【主治】理心气不足(《别录》)。小儿风疹 疟(《嘉 》)。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时珍)。
【发明】张元素曰∶蜀葵花,阴中之阳也。赤者治赤带;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气燥,皆取其寒滑润利之功也。又紫葵花,入染髭发方中用。
【附方】旧三,新四。
二、三日则杀人∶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水一大盏,煎服。根亦可用。 疟邪热∶蜀葵花白者,阴干为末,服之。午日取花 手,亦能去疟。(苏颂《图经本草》)
妇人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困∶用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空心温酒服二钱匕。赤带用赤葵,白带用白葵。(《圣惠方》)
横生倒产∶葵花为末,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酒渣赤鼻∶蜀葵花研末,腊猪脂和匀,夜敷旦洗。(《仁存方》)
误吞针钱∶葵花煮汁服之。(《普济方》)
蜂蝎螫毒∶五月五日午时,收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阴干为末,水调涂之。(《肘后
子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治一切疮疥并瘢疵赤靥(大明)。
【发明】时珍曰∶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蜀葵子炒,入宣毒药中最验。
又催生方∶用子二钱,滑石三钱,为末。顺流水服五钱,即下。
【附方】旧一,新二。
大小便闭不通者∶用白花胡葵子为末,煮浓汁服之。(《千金方》)
石淋破血∶五月五日,收葵子炒研,食前温酒下一钱,当下石出。(《圣惠方》)
痈肿无头∶蜀葵子为末,水调敷之。(《经验后方》)
菟葵
(《唐本草》)【释名】天葵(《图经》)、【集解】恭曰∶菟葵苗如石龙芮,而叶光泽,花白似梅,其茎紫黑,煮啖极滑。所在下泽田间皆有,人多识之。六月、七月采茎叶,曝干入药。
禹锡曰∶郭璞注《尔雅》云∶菟葵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 之可食而滑。
宗奭曰∶菟葵,绿叶如黄蜀葵,其花似拒霜,甚雅,其形至小,如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黄蕊,则蜀葵也。唐刘梦得所谓菟葵燕麦动摇春
时珍曰∶按∶郑樵《通志》云∶菟葵,天葵也。状如葵菜,叶大如钱而浓,面青背微紫,生于崖石。凡丹石之类,得此而后能神。所以《雷公炮炙论》云∶如要形坚,岂忘紫背,谓其能坚铅也。此说得于天台一僧。又按∶南宫从《灵草也。生于水际。取自然汁煮汞则坚,亦能煮八石拒火也。又按∶初虞世《古今录验》云∶五月五前斋戒以手摩桑阴一遍,口啮菟葵及五叶草嚼熟,以唾涂手,熟揩令遍。再斋七日,不得洗手。后有蛇虫蝎虿咬伤者,以此手摩之,即愈也。时珍窃谓∶古有咒由一科,此亦其类,但不知必用菟葵,取何义也?
苗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诸疮捣汁饮之。涂疮能解毒止痛(《唐本》)。
黄蜀葵
(宋《嘉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