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曰∶蚱蝉,鸣蝉也。诸虫皆以雄为良,陶云雌蝉非矣。
颂曰∶按《玉篇》云∶蚱,蝉声也。《别录》云五月采,正与《月令》“仲夏蝉始鸣”相合,恭说得之。
《尔雅》云∶ ,马蜩。乃蝉之最大者,即此也。蝉类虽众,独此一种入药。医方多用蝉壳,亦此壳也。本生土中,云是蜣螂所转丸,久而化成此虫,至夏登木而蜕。
宗奭曰∶蚱蝉,夏月身与声俱大,始终一般声。乘昏夜,出土中,升高处,拆背壳而出。日出则畏人,且畏日炙干其壳,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畜之,虽数日亦不饮食。古人言其饮风露,观其不粪而溺,亦可见矣。
时珍曰∶蝉,诸蜩总名也。皆自蛴螬、腹 变而为蝉(亦有转丸化成者),皆三十日而死。
俱《尔雅》、《淮南子》、扬雄《方言》、陆玑《草木疏》、陈藏器《本草》诸书所载,往往混乱不一。今考定于下,庶不误用也。夏月始鸣,大而色黑者,蚱蝉也,又曰 (音绵),曰马蜩,《豳诗》“五月鸣蜩”者是也。头上有花冠,曰螗蜩,曰 ,曰胡蝉,《荡诗》“如蜩如螗”者是也。具五色者,曰螂蜩,见《夏小正》。并可入药用。小而有文者,曰螓,曰麦 ;小而色青绿者,曰茅蜩,曰茅 ;秋月鸣而色青紫者,曰蟪蛄,曰 ,曰蜓 ,曰,曰 (音舌决)。小而色青赤者,曰寒蝉,曰寒蜩,曰寒 ,曰 ;未得秋风,则喑不能鸣,谓之哑蝉,亦曰喑蝉;二、三月鸣
蚱蝉
【气味】
咸、甘,寒,无毒。甄权曰∶酸。
【主治】
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本经》)。惊悸,妇人录》)。小儿痫绝不能言(苏恭)
【发明】
藏器曰∶本功外、其脑煮汁服之,主产后胞衣不下,自有正传。
时珍曰∶蝉主产难、下胞衣,亦取其能退蜕之义。《圣惠》治小儿发痫,有蚱蝉汤、蚱蝉散、蚱蝉丸等方。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
【附方】
新三。
百日发惊∶蚱蝉(去翅、足,炙)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圣惠方》)。
破伤风病无问表里,角弓反张∶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为末。酒服二钱。(同上)
头风疼痛∶蚱蝉二枚生研,入乳香、朱砂各半分,丸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左右纳鼻中,出黄水为效。(《圣济总录》)
蝉蜕
【释名】
蝉壳、枯蝉、腹
【修治】
时珍曰∶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痫,妇人生子不下。烧灰水服,治久痢(《别录》)。
小儿壮热惊痫,止渴(《药性》)。研末一钱,井华水服以水煎汁服,治小儿疮疹出不快,甚良风及疔肿毒疮,大人
【发明】
好古曰∶蝉蜕去翳膜,取其蜕义也。蝉性蜕而退翳,蛇性窜而祛风,因其性而为用也。
时珍曰∶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主疗,皆一切风热之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
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昼鸣而夜息也。
【附方】
旧二,新十四。
小儿夜啼∶《心鉴》∶治小儿一百二十日内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末,分四服。钓藤汤调灌之。《普济方》蝉花散∶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煎汤调下,即复啼也。
古人立方,莫知其妙。
小儿惊啼∶啼而不哭,烦也;哭而不啼,躁也。用蝉蜕二七枚,去翅、足为末,入朱砂 末一字,蜜调与吮之。(《活幼口议》)
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用金牛儿(即蝉蜕)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二七枚,全蝎(去毒)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破伤风病发热∶《医学正传》∶用蝉蜕,炒研,酒服一钱,神效。《普济方》∶用蝉蜕,为末,葱涎调,涂破处。即时取去恶水,立效。名追风散。
头风旋晕∶蝉壳一两,微炒为末。非时酒下一钱,白汤亦可。(《圣惠》)。
皮肤风痒∶蝉蜕
痘疮作痒∶蝉蜕三七枚,甘草(炙)一钱,水煎服之。(《心鉴》)
痘后目翳∶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下,日二。(钱氏)
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效。(《海上》)。
小儿阴肿∶多因坐地风袭,及虫蚁所吹。用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危氏)。
胃热吐食∶清膈散∶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调服。(《卫生家宝方》)
疔疮毒肿∶不破则毒入腹。《青囊杂纂》∶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外以津和,涂之。《医方大成》∶
蝉花
(《证类》)
【释名】
冠蝉(《礼注》)、胡蝉(《毛诗》)、时珍曰∶花、冠,以象名也。胡,其状如胡也。唐,黑色也。古俗谓之胡蝉,江南谓之螗,蜀人谓之蝉花。
【集解】
慎微曰∶蝉花所在有之,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头上,七月采。
颂曰∶出蜀中。其蝉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彼人 蜕至都下。医工云∶入药最奇。
宗奭曰∶乃是蝉在壳中不出而化为花,自顶中出也。
时珍曰∶蝉花,即冠蝉也,《礼记》所谓“ 则冠而蝉有 ”陆云《寒蝉赋》云∶蝉有五德∶头上有帻,文也;含气饮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处不巢居,俭也;应候守常,信祁《方物赞》云∶蝉之不蜕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天吊,惊痫螈 ,夜啼心悸(慎微)。功
蜣螂
(《本经》下品)
【释名】
蜣(音诘羌)(同上)、夜
弘景曰∶庄子云∶ 蜣之智,在于转丸。喜入粪土中取屎丸而推却之,故俗名推丸。
时珍曰∶崔豹《古今注》谓之转丸、弄丸,俗呼推车客,皆取此义也。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
【集解】
《别录》曰∶蜣螂生长沙池泽。
弘景曰∶其类有三、四种,以大而鼻头扁者为真。
韩保升曰∶此类多种,所在有之。以鼻高目深者入药,名胡蜣螂。
宗奭曰∶蜣螂有大、小二种,大者名胡蜣螂,身黑而光,腹翼下有小黄,子附母而飞,昼伏夜出,见灯光则来,宜入药用。小者身黑而暗,昼飞夜伏。狐并喜食之。小者不堪用,惟牛马胀结,以三十枚研水灌之,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