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本草纲目》菜部三(10)

【简介】【气味】 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正要》云∶有毒。 【主治】 益气,杀虫(吴瑞)。 蘑菰蕈 (《纲目》) 【释名】 肉蕈。 【集解】 时珍曰∶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

【气味】

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正要》云∶有毒。

【主治】

益气,杀虫(吴瑞)。

蘑菰蕈

(《纲目》)

【释名】

肉蕈。

【集解】

时珍曰∶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菰,谓其味如鸡也。一种状如羊肚,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气味】

甘,寒,无毒。

《正要》曰∶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主治】

益肠胃,化痰理气(时珍。出《生生编》)。

(《纲目》)

【释名】

鸡菌。
时珍曰∶南人谓为鸡 ,皆言其味似之也。

【集解】

时珍曰∶鸡 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
点茶、烹肉皆宜。气味皆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也。又广西横州出雷菌,遇雷过即生,须疾采之,稍迟则腐或老,故名。作羹甚美,亦如鸡 之属。
此数种其价并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益胃清神,治痔(时珍)。

舵菜

(《纲目》)

【集解】

时珍曰∶此即海舶舵上所生菌也。亦不多得。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瘿结气,痰饮(时珍)。

土菌

(《拾遗》)

【校正】

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

杜蕈(《菌谱》)、地蕈(《拾遗》)、菰子(《食物》)、地鸡(《尔雅》)、獐头。
藏器曰∶地生者为菌,木生者为 。江东人呼为蕈。《尔雅》云∶中馗,菌也。孙炎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鸡,亦云獐头。
郭璞注云∶地蕈似钉盖,江东名为土菌,可啖。凡菌从地中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若烧灰地上经秋雨,生菌重台者,名仙人帽,大主血病。
时珍曰∶中馗神名,又槌名也。此菌钉上若伞,其状如槌及中馗之帽,故以名之。

【气味】

甘,寒,有毒。
诜曰∶菌子有数般,槐树上者良。野田中者有毒杀人,又多发冷气,令人腹中微微痛,发五脏风,拥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
藏器曰∶菌,冬春无毒,夏秋有毒,有蛇、虫从下过也。夜中有光者,欲烂无虫者,煮之不熟者,煮讫照人无影者,上有毛下无纹者,仰卷赤色者,并有毒杀人。中其毒者,地浆及粪汁解之。
颖曰∶凡煮菌,投以姜屑、饭粒,若色黑者杀人,否则无毒。
时珍曰∶按∶《菌谱》云∶杜蕈生土中,与山中鹅膏蕈相乱。俗言毒 之气所成,食之杀人。
甚美有恶,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以苦茗、白矾,酌新水并咽之,无不立愈。又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广南人杀毒蛇,覆之以草,以水洒之,数日菌生。采干为末,入酒毒人。遇再饮酒,毒发立死。又陈氏《拾遗》云∶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药,毒人至烈。此皆不可不知,故并记之。马勃亦菌类,见草部。

【主治】

烧灰,敷疮疥(藏器)。

【附方】

新一。

疔肿∶黑牯牛撒粪石上,待生菌子,焙干, 草等分为末。以竹筒去两头,紧缚,合住疔上。用水和末一钱,入筒内。
少顷沸起,则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医学正传》)。

【附录】

鬼盖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甘,平,无毒。主小儿寒热痫。丛生垣墙下,赤色,旦生暮死。一名地盖。
弘景曰∶一名朝生,即今鬼伞也。
藏器曰∶一名鬼屋。生阴湿处,如菌,其盖黑而茎赤。和醋,敷肿毒、恶疮、马脊肿。
杜正伦曰∶鬼伞有小毒。夏日得雨,聚生粪堆,见日即消黑。
时珍曰∶此亦土菌之类,朝生夕死者。烧灰治疔肿,以针刺破四边,纳灰入内,经宿出根。

地芩

《别录》曰∶味苦,无毒。主小儿痫,除邪养胎,风痹洗洗寒热,目中青翳,女子带下。
生腐木积草处。天雨生盖,如朝生,黄白色。四月采之。
时珍曰∶此即鬼盖之色黄白者,其功亦相近。
鬼笔(《拾遗》)
藏器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小儿呼为狗溺苔。主治疮疽 疥痈 。并晒干研末,和油涂之。
凡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
时珍曰∶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研末,敷下疳疮。

竹蓐

(《食疗》)

【校正】

并入《拾遗》竹肉。

【释名】

竹肉(《拾遗》)、竹菰(《纲目》)、竹蕈。
时珍曰∶草更生曰蓐,得溽湿之气而成也。陈藏器《本草》作竹肉,因其味也。

【集解】

诜曰∶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脔,有大毒。以灰汁煮三度炼讫,然后依常菜茹食之。炼不熟者,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应别有功,人未尽识之。
时珍曰∶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气味】

甘、咸,寒,无毒。
藏器曰∶苦竹肉∶有大毒。

【主治】

一切赤白痢,和姜、酱食之(孟诜)。苦竹肉∶灰汁炼过食,杀三虫毒邪气,破老血(藏器)。

(音桓郡。《本经》下品)

【校正】

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

芦(《本经》)。
时珍曰∶ 当作萑,乃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也。若 音观,乃鸟名,与萑芦无关。

【集解】

《别录》曰∶ 菌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
弘景曰∶出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鹳菌。单末之,猪肉和食,可以遣蛔虫。
恭曰∶ 菌今出渤海芦苇泽中碱卤地,自然有此菌尔,非鹳屎所化生也。其菌色白轻虚,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疗蛔有效。
保升曰∶今出沧州。秋雨以时即有,天旱久霖即稀。晒干者良。

【气味】

咸,平,有小毒。

《别录》曰∶甘,微温。
权曰∶苦。得酒良,畏鸡子。


顶一下
(5)
62.5%
踩一下
(3)
37.5%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