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十六(5)

【简介】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
伤寒杂病论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热,喘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寸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
 
    猪苓八十铢 八十铢 茯苓八十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只(炙)杏仁一升(去皮尖)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方见前)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方见前)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汗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

<<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