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nbsp;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方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身热,发黄,心中懊(忄农),或热痛,因于酒食者,此名酒疸,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身黄,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热入于血分也,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方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身热,发黄,心中懊(忄农),或热痛,因于酒食者,此名酒疸,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身黄,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热入于血分也,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