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热病候 二、热病一日候 三、热病二日候 四、热病三日候 五、热病四日候 六、热病五日候 七、热病六日候 八、热病七日候 九、热病八九日以上候 十、热病解肌发汗候 十一、热病烦候 十二、热病疮候 十三、热病斑疮候 十四、热病热疮候 十五、热病口疮候 十
一、热病候 二、热病一日候 三、热病二日候
四、热病三日候 五、热病四日候 六、热病五日候
七、热病六日候 八、热病七日候 九、热病八九日以上候
十、热病解肌发汗候 十一、热病烦候 十二、热病疮候
十三、热病斑疮候 十四、热病热疮候 十五、热病口疮候
十六、热病咽喉疮候 十七、热病大便不通候 十八、热病小便不通候
十九、热病下利候 二十、热病候 二十一、热病毒攻眼候
二十二、热病毒攻手足候 二十三、热病呕候 二十四、热病哕候
二十五、热病口干候 二十六、热病衄候 二十七、热病劳复候 二十八、热病后沉滞候
一、热病候
热病者,伤寒之类也。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重于温也。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安卧。
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冤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肺热病者,先淅然起毛恶风,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痹走胸应背,不得大息,头痛不甚,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肾热病者,先腰痛胫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胫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项痛淖澹,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额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肾热病者,颐先赤。凡病虽未发,见其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血衄血,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七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死;脉代一日死。热病已得汗,脉尚数,躁而喘,且复热,勿庸刺,喘甚者死。热病七八日,脉不躁,躁不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常汗者,勿庸刺也。
诊人热病七八日,其脉微小,口干,脉代,舌焦黑者死。诊人热病七八日,脉不数不喘者,当喑,之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不治也。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脉尚躁盛,此阴气之极,亦死也。腹满常喘,而热不退者死。多汗,脉虚小者生,坚实者死。
《养生方》云∶三月勿食陈齑,必遭热病。
二、热病一日候
热病一日,病在太阳。太阳主表,表谓皮肤也。病在皮肤之间,故头项腰脊疼痛。
三、热病二日候
热病二日,阳明受病。病在肌肉,故肉热鼻干不得眠。故可摩膏火炙发汗而愈。
四、热病三日候
热病三日,少阳受病。诸阳相传病讫,病犹在表,未入于脏,故胸胁热而耳聋。故可发汗而愈。
五、热病四日候
热病四日,太阴受病。太阴者,三阴之首也。三阳受病讫,传入于阴,故毒瓦斯已入胸膈。其病喉干腹满,故可吐而愈。
六、热病五日候
热病五日,少阴受病。毒瓦斯入腹内,其病口舌干而引饮。故可下而愈。
七、热病六日候
热病六日,厥阴受病。毒瓦斯入肠胃,其人烦满而阴缩,故可下而愈。
八、热病七日候
热病七日,三阴三阳传病讫,病法当愈,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也。再经者,谓
经络重受病也。
九、热病八九日以上候
热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皆由毒瓦斯未尽,所以病证不除也。
十、热病解肌发汗候
此谓得病三日已还,病法在表,故宜发汗。或病已经五六日,然其人喉口不焦干,心腹不满,又不引饮,但头痛,身体壮热,脉洪大者,此为病证在表,未入于脏。故虽五六日,犹须解肌发汗,不可苟根据日数,辄取吐下。
十一、热病烦候
此由阳胜于阴,热气独盛,痞结于脏,则三焦隔绝,故身热而烦也。
十二、热病疮候
夫热病 疮者,此由表虚里实,热气盛则发疮,重者周匝遍身。若疮色赤、头白、则毒轻,色紫黑则毒重。其形如豆,故名 豆疮。
十三、热病斑疮候
夫热病在表,或未发汗,或已发汗、吐、下后,表证未解,毒瓦斯不散,烦热而渴,渴而不能饮,表虚里实,故身体发斑如锦文。
十四、热病热疮候
人脏腑虚实不调,则生于客热,表有风湿,与热气相搏,则身体生疮,痒痛而脓汁出,甚者一瘥一剧,此风热所为也。
十五、热病口疮候
此由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
十六、热病咽喉疮候
上实下虚,热气内盛,熏于咽喉,故生疮也。
十七、热病大便不通候
夫经发汗,汗出多则津液少,津液少则胃干结,热在胃,所以大便不通。又有腑脏自生于热者,此由三焦痞隔,脾胃不和,蓄热在内,亦大便不通也。
十八、热病小便不通候
热在膀胱,流于小肠,热盛则脾胃干,津液少,故小便不通也。
十九、热病下利候
热气攻于肠胃,胃虚则下赤黄汁,挟毒则成脓血。
二十、热病候
热气攻于肠胃,则谷气衰,所以三虫动作,食人五脏及下部,重者肛烂见腑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