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甘、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疳疾、脑疳(甄权曰∶端午日取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治小孩子疳瘦,空心服一丸。如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甚妙)。酥同牛酥,或吴茱萸苗汁调,摩腰眼、阴少许按之,立止(宗 )。发【附方】
新十一。
拔取疔黄∶蟾蜍,以面丸梧子大。每用一丸安舌下,即黄出也。(《青囊杂纂》)
拔取疔毒∶蟾酥,以白面、黄丹搜作剂,每丸麦粒大。以指爬动疮上插入。重之。仍以水澄膏贴之。(危氏方)
疔疮恶肿∶蟾酥一钱,巴豆四以蓄根、黄荆子研酒半碗服诸疮肿硬∶针头散∶用蟾酥、麝香各一钱研匀,乳汁调和,入罐中待干。每用少许,津调敷之。外以膏药护住,毒瓦斯自出,不能一切疮毒∶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井华水调成小锭子如麦大。每用一锭,井华水服。如疮势紧急,五七锭。葱汤亦可,汗出即愈。
喉痹乳蛾∶等证∶用癞蛤蟆眉酥,和草乌尖末、猪牙皂角末等分。丸小丸,点患处,神效。(《活人心统》)
一切齿痛疳蚀、龋齿、瘀肿∶用蚵 一枚,鞭其头背,以竹篦刮眉间,即有许点之,即止也。(《类编》)
风虫牙痛不可忍∶《圣惠》
裹咬定,吐涎愈。
一方∶用胡。忌热物,半日效。干者,以热汤化开。
破伤风病∶蟾酥二钱,汤化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为末,合捣,丸绿豆大。
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普济方》)
蛤蟆
(《本经》下品)
【释名】
蟆( 音惊,又音加)。
时珍曰∶按王荆公《字说》云∶俗言∶虾蟆怀土,取置远处,一夕复还其所。虽或遐之,常慕而返,故名虾蟆。或作蛤 ,蛤言其声,【集解】
藏器曰∶《别录》,蛤蟆一名蟾蜍,误矣。蛤蟆、蟾蜍,二物各别。陶氏以蟾蜍注蛤蟆,遂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又有蛙蛤、蝼蝈、长肱、石榜、蠼子之类,或在水田中,或在沟渠侧,未见别功。
《周礼
曰∶蛤蟆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身小黑,嘴脚小斑。有 黄,前脚大,后腿小,斑色,有尾子一条。有黄KT ,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汁出。有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者。有蟾,即黄斑,头上有肉角。其蛤蟆,皮上腹下有斑点,脚短,即不鸣叫者是也。
时珍曰∶蛤蟆亦能化鹑,出《淮南子》。蛤蟆、青蛙畏蛇,而制蜈蚣。三物相值,彼此皆不能动。故关尹子云∶ 蛆食蛇,蛇食蛙,蛙食 蛆。或云∶《月令》“蝼蝈鸣,反舌无声”,皆谓蛤蟆也。
吴瑞曰∶长肱,石鸡也,一名锦袄子,六、七月山谷间有之,性味同水鸡。
【修治】
曰∶凡使蛤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每个用真牛酥一分涂,炙干。若使黑虎,即连头、尾、皮、爪并阴干,酒浸三日,漉出焙用。
【气味】
辛,寒,有毒。
大明曰∶冷,无毒。
【主治】
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本经》)。主辟百邪鬼魅,涂痈肿及
【发明】
颂曰∶蛤蟆、蟾蜍,二物虽同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
时珍曰∶古方多用蛤蟆,近方多用蟾蜍,盖古人通称蟾为蛤蟆耳。今考二物功用亦不甚远,则古人所用多是蟾蜍,且今人亦只用蟾蜍有效,而蛤蟆不复入药矣。按张杲《医说》载《摭草上,惹蛇交遗沥,疮中有蛇儿,冬伏夏出故也。以生蛤蟆捣敷之,日三四换。凡三日,一小蛇自疮中出,以铁钳取之。其病遂愈。
朱震亨曰∶蛤蟆属土与水,味甘性寒,南人喜食之。本草言服之不患热病,由是病患亦煮食之。本草之意,或炙、或干、或烧,入药用之。非若世人煮羹入椒盐而啜其汤也。此物本湿化,大能发湿,久则湿化热。此乃土气浓,自然生火也。
【附方】
旧三,新三。
风邪为病∶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日三四服,甚有神验。(《圣惠方》)。
狂言鬼语猝死∶用蛤蟆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外台秘要》)。
噎膈吐食∶用蛇含蛤蟆,泥包, 存性,研末。每服一钱,酒下。(《寿域方》)
瘰癧溃烂∶用黑色蛤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
头上软疖∶蛤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活幼全书》)
蝮蛇螫伤∶生蛤蟆一枚,捣烂敷之。(《圣惠方》)
肝
【主治】
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堪。捣敷之,立出(时珍。出《肘后》)。
胆
【主治】
小儿失音不语,取汁点舌上,立愈
脑
【主治】
青盲,明目(《别录》)。
蛙
(《别录》下品)
【释名】
长股(《别录》)、田鸡(《纲目》)、宗奭曰∶蛙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
时珍曰∶蛙好鸣,其声自呼。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又曰坐鱼,其性好坐也。按《尔雅》蟾、蛙俱列鱼类,而《东方朔传》云∶长安水多蛙鱼,得以家给人足。则古昔关中已常食之如鱼,不独南人也。蛙亦作 字。
【集解】
《别录》曰∶蛙生水中,取无时。
弘景曰∶凡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一种黑色者,南人名蛤子,食之至美。一种小形善鸣者,名蛙子,即此也。
保升曰∶蛙,蛤蟆之属,居陆地,青脊善鸣,声作蛙者,是也。
颂曰∶今处处有之。似蛤蟆而背青绿色,尖嘴细腹,俗谓之青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谓之金线蛙。陶氏所谓土鸭,即《尔雅》所谓“在水曰黾”者,是也,俗名石鸭。所谓蛤子,即今水鸡是也,闽、蜀、浙东人以为佳馔。
时珍曰∶田鸡、水鸡、土鸭,形称虽异,功用则一也。四月食之最美,五月渐老,可采入药。《考工记》云∶以 鸣者,蛙黾之属。农人占其声之早晚大小,以卜丰孝标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蛙亦能化为 ,见《列子》。
【气味】
甘,寒,无毒。
宗奭曰∶平。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蛙骨热,食之小便苦淋。妊娠食蛙,令子寿夭。小蛙食多,令人尿闭。脐下酸痛,有至死者。擂车前水饮可解。
吴瑞曰∶正月出者名黄蛤,不可食。
【主治】
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别录》)。
小儿热疮,杀尸疰病虫,去劳劣,解热毒(《日华》)。食之解劳烧灰,涂月蚀疮(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