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粳米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粳米 为禾本科植物粳稻的种仁,即今人常吃的稻米、大米。历代医家对粳米功用论述颇多,诸如:益气、止烦、止渴、止泻、补中、壮筋骨,益肠胃;煮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下痢;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 粳米 性硬少粘,气味苦、甘、平、无毒,入脾
粳米为禾本科植物粳稻的种仁,即今人常吃的稻米、大米。历代医家对粳米功用论述颇多,诸如:益气、止烦、止渴、止泻、补中、壮筋骨,益肠胃;煮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下痢;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

粳米性硬少粘,气味苦、甘、平、无毒,入脾、胃经。宋代有人云:“粳米以晚白米为第一,……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明代汪颖也说:“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为第。……天生五谷,所以养人,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惟此谷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

粳米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少量B族维生素,其成分与糯米相近,惟含磷略多,而钙较少。

粳米中的蛋白质虽然只占7%,但因吃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粳米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相关记载: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 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 气力的良好功效。   
北宋文人张耒,对米粥养人的体会很深,认为每日清晨吃米 粥是进食补养的第一妙诀。他在《粥记》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 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 之妙诀。”   
北宋文豪苏东坡,也经常食用米粥以调补,他的体验是夜晚 吃粥更妙,他说:“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诗坛寿翁陆游,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补养之益,从中 悟出吃粥养生是延年益寿最简便有效的妙法。他专门写了一首《食 粥》诗,大力赞颂:“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 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粳米的功效与作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

用途: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

用法:煎汤或煮粥服。

药膳方选:

粳米汤:粳米500克、水三大碗,煮六、七沸服。治卒心气痛。

保健作用

用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相关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食疗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   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   粳米 食物相克:   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制作指导】:
  1.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2. 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3. 平时不宜多食精制后的细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