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以下简称“加州大学”)公布了一项历时15年、涉及约1700名长寿老人的追踪研究。该研究显示,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遗传因素,成为决定寿命的关键。
《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为你解读影响寿命的5个关键因素。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 陆一帆
保持微胖身材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科学证明,老年人身体有一定比例的脂肪,更有利于健康。
加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年轻时体重稍微超重,但未达到肥胖程度的人,过早死亡的几率降低3%。加州大学神经学家克劳迪娅•卡瓦斯表示,虽然年轻时偏瘦有利健康,但老年时太瘦却很糟糕。
2016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对欧洲和北美地区近100万人进行调查发现,BMI(身体质量指数)在23~24之间的人群寿命最长,BMI正常范围为18.5~24.9。
与欧美不同,中国人的BMI正常范围是18.5~23.9,将BMI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偏高的水平更有利健康。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沈雁英介绍说,人体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以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患重大疾病之后康复也更快。
如果中老年人体型过瘦,体内脂肪不足,会造成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力下降,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力变差,甚至导致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疾病。
女性体内的脂肪有助保持雌激素水平,调节内分泌。过瘦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出现月经紊乱、闭经、不孕等一系列问题。
沈雁英表示,身体过瘦的老人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加食物种类,多补充蛋白质,如鱼肉、羊肉等,多吃果蔬。
超重老人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还应适量增加运动。
每天坚持两小时业余爱好
该研究发现,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业余爱好,早亡风险降低2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达14年、涉及6000多人的研究也发现,生活有具体目标、有业余爱好的人群,死亡风险比得过且过者低15%。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解释,人们做感兴趣的事时,能够触发大脑杏仁核,分泌多巴胺,激活奖赏机制,给人带来刺激或快感,形成心理上的正向激励。
这种奖励机制如同恋爱或运动一样,给人带来幸福感。
喜欢安静的老人,不妨闲暇时下下棋,参加书画培训班等。喜欢热闹的老人,可以约上好友一起跳舞唱歌。
长期坚持业余爱好可让大脑保持活性,降低老年痴呆症风险;可以愉悦心情,让老人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还可以增加老人的存在感,使老人的各项特长得到展现。
每天喝两杯咖啡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喜欢用一杯咖啡开启新的一天。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天喝两杯咖啡的人,早亡风险降低10%。
• 多项研究证实,咖啡可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
• 经常喝咖啡还有助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预防老人认知能力下降。
• 咖啡还有促进消化、预防便秘等效果。
美国《临床肠胃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2013年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可使原发性肝癌的患病风险降低40%。
沈雁英表示,咖啡刺激大脑皮质,使人产生兴奋感。每天早晨一杯咖啡可提振身心,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傍晚最好不要喝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过量饮用易引起胃部不适,出现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每天饮用1~2杯为宜。
适当喝点酒
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啤酒或葡萄酒,过早死亡的几率比普通人低18%。
沈雁英解释,红酒中的红酒多酚是一种抗衰老物质,有助于 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畅通。
啤酒中的黄酮类物质,有助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肌肉力量下降。啤酒花中还含有抗氧化物质,有助 降低心脏病风险。
白酒一般酒精浓度较高,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肝脏负担,患有胃溃疡、肝脏疾病的人最好别喝。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风险。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疾病等患者尤其要注意饮酒适量。
建议每天喝红酒量别超过2两,白酒别超过1两,啤酒每天最多1斤(约1瓶)。
坚持适量运动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流行病学研究所2015年公布的一项涉及33.4万人、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20分钟,就能大大降低过早死亡的风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介绍说,积极运动有助提高生命质量: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详。
体育活动中,智力、体力和社会交流等多种因素都可帮助老人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提醒的是,老人运动应量力而为,尽量避免运动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 针对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骨质疏松患者多做力量锻炼,呼吸疾病患者选择耐力锻炼等。
• 需综合考虑环境、场地、装备、天气等因素,避免关节损伤,将运动风险降至最低。
• 注意控制运动量,以不出现酸痛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为宜,游泳、散步等运动损伤小,比较适合老人。
• 持之以恒,量力而行。老人不需要每天运动,一周2~3次即可。老年人尽量不要尝试挑战自己能力的运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