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时珍曰∶三棱多生荒废陂池湿地。春时丛生,夏秋抽高茎,茎端复生数叶,开花六七枝,花皆细碎成穗,黄紫色,中有细子。其叶茎花实俱有三棱,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尔。其茎光滑三棱,如棕之叶茎。茎中有白穣
时珍曰∶三棱多生荒废陂池湿地。春时丛生,夏秋抽高茎,茎端复生数叶,开花六七枝,花皆细碎成穗,黄紫色,中有细子。其叶茎花实俱有三棱,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尔。其茎光滑三棱,如棕之叶茎。茎中有白穣,剖之织物,柔韧如藤。吕忱《字林》云∶ 草生水中,根可缘器。即此草茎,非根也。《抱朴子》言 根花 ,亦是此草。其根多黄黑须,削去须皮,乃如鲗状,非本根似鲗也。
根
【修治】元素曰∶入用须炮熟。
时珍曰∶消积须用醋浸一日,炒或煮熟焙干,入药乃良。
【气味】苦,平,无毒。志曰∶甘,平,温。大明曰∶甘、涩,凉。
元素曰∶苦、甘,无毒,阴中之阳。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勿用。
【主治】老癖症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堕胎,止痛利气(《开宝》)。 治气胀,破积气,消扑损瘀血,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产后腹痛血运(大明)。心膈痛,饮食不消(元素)。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发明】好古曰∶三棱色白属金,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三棱、莪术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
志曰∶俗传昔人患症癖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块,干硬如石,纹理有五色。以为异物,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药可疗症
时珍曰∶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按戴原礼
《证治要诀》云∶有人病症癖腹胀,用三棱、莪术,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物如鱼而愈也。
【附方】旧三,新五。
症瘕鼓胀∶三棱煎∶用三棱根(切)一石。水五石,煮三石,去滓更煎,取三斗汁入锅中,重汤煎如稠糖,密器收之。每旦酒服一匕,日二服。(《千金翼方》)
癖气块∶草三棱、荆三棱、石三棱、青橘皮、陈橘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 砂二钱,为末,糊丸梧子大,每姜汤服三十丸。(《奇效方》)
癖不瘥,胁下硬如石。京三棱一两(炮),川大黄一两,为末,醋熬成膏。每日空心生姜橘皮汤下一匙,以利下为度。(《圣惠方》)
小儿气癖∶三棱煮汁作羹粥,与奶母食,日亦以枣许与儿食。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问痫热 癖等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子母秘录》)
痞气胸满∶口干,肌瘦食减,或时壮热。石三棱、京三棱、鸡爪三棱(并炮),蓬莪术 三枚,槟榔一枚,青橘皮五十片(醋浸去白),陈仓米一合(醋浸淘过),巴豆五十个(去皮,同青皮、仓米炒干,去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米饮下三丸,日一服。(《圣济总录》)
反胃恶心,药食不下。京三棱(炮)一两半,丁香三分,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圣济总录》)
乳汁不下∶京三棱三个,水二碗,煎汁一碗,洗奶取汁出为度,极妙。(《外台秘要》)
浑身燎泡,如棠梨状,每个出水,有石一片,如指甲大,其泡复生,抽尽肌肤肉,即不可治。 用荆三棱、蓬莪术各五两,为末,分三服,酒调连进愈。(危氏《得效方》)
莎草、香附子
(《别录》中品)
【释名】雀头香(《唐本》)、草附子(《图经》)、水香棱(《图经》)、水巴戟(《图经》)、水莎(《图经》)、侯莎(《尔雅》)、莎结(《图经》)、夫须(《别录》)、续根草(《图经》)、地
时珍曰∶《别录》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草可为笠及雨衣,疏而不沾,故字从草从沙。亦作蓑字,因其为衣垂 ,如孝子衰衣之状,故又从苔乃笠名,贱夫所须也。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上古谓之雀头香。 按《江表传》云∶魏文帝遣使于吴求雀头香,即此。其叶似三棱及巴戟,而生下湿地,故有水三棱、水巴戟之名。俗人呼为雷公头。《金光明经》谓之月萃哆。《记事珠》谓之抱灵居士。
【集解】《别录》曰∶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弘景曰∶方药不复用,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
恭曰∶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合和香用之。
颂曰∶今处处有之。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谨按∶唐玄宗《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相类。云水香棱原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之地 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采苗及花与根疗病。
宗奭曰∶香附子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时珍曰∶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黑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曝干货之。此乃近时日用要药,而陶氏不识,诸注 亦略,乃知古今药物兴废不同。如此则本草诸药,亦不可以今之不识,便废弃不收,安知异时不为要药如香附者乎?
根
【修治】 曰∶凡采得阴干,于石臼中捣之,切忌铁器。
时珍曰∶凡采得连苗曝干,以火燎去苗及毛。用时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用童子小便 浸透,洗晒捣用。或生或炒,或以酒醋盐水浸,诸法各从本方,详见于下。又稻草煮之,味不苦。
【气味】甘,微寒,无毒。宗奭曰∶苦。颂曰∶《天宝单方》云∶辛,微寒,无毒,性涩。
元素曰∶甘、苦,微寒,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也。
时珍曰∶辛、微苦、甘,平。足厥阴、手少阳药也。能兼行十二经,入脉气分。得童子小便、醋、芎 、苍术良。
【主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别录》)。治心中客热,膀胱 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苏颂)。治一切气,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气(李杲)。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 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时珍)。
苗及花
【主治】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疹,饮食不多,日渐瘦损,常有忧愁心忪少气等证。并收苗花二十余斤锉细,以水二石五斗,煮一石五斗,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其瘙痒即止。四时常用,瘾疹风永除(《天宝单方图》)。煎饮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时珍)。
【发明】好古曰∶香附治膀胱两胁气妨,心忪少气,是能益气,乃血中之气药也。本草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治崩漏,是能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瘀血,是推陈也。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泻同意。又云∶香附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此妇人之仙药也。多服亦能走气。
震亨曰∶香附须用童子小便浸过,能总解诸郁,凡血气必用之药,引至气分而生血,此正阴生阳长之义。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天之所以为天者,健而有常也。健运不息,所以生生无穷,即此理尔。今即香中亦用之。
时珍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 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
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 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飞霞子韩 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 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于气分为君药,世所罕知。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游方外时,悬壶轻赉,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黄鹤丹乃铢衣翁在黄鹤楼所授之方,故名。其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 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木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余可类推。青囊丸乃邵应节真人祷母病,感方士所授者。方用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多用酒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