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温土毓盲麒汤
-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巴戟天 覆盆子 白术 人参 山药 神曲
功效:温补脾肾
主治:脾肾虚寒之不孕,泄泻
-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 干姜
功效:散寒止痛,温肺复气
主治:伤寒误下后,四肢厥冷,咽干烦躁吐逆;虚寒肺萎,咯吐涎沫,清稀量多;胃脘冷痛,肠鸣腹泻,行经腹痛
-
来源:《类证治裁》
组成:川椒末 巴豆(棉裹置蛀孔内)
功效:散寒杀虫止痛
主治:龋齿牙痛
暖肝散寒剂
吴茱萸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吐,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
来源:《全国基本中成药》
组成:第一组:生附子 川楝子 干姜 韭菜子 吴茱萸 小茴香 生大蒜 章丹(制成药膏)
第二组:肉桂末 公丁香 广木香 麝香(兑入膏中,贴脐部)
功效:散寒止痛,暖脐止泻
主治:寒凉腹痛,疝气痞块,大便溏泻,脐腹胀痛
疝气内消丸
-
来源:(验方)
组成:茴香 橘核 川楝子 荔枝核 青皮 附子 炮姜 肉桂 沉香 吴茱萸 大茴香 白术 补骨脂 丝瓜炭 甘草
功效:行气散寒,消肿止痛
主治:寒湿之邪侵犯肝脉,小肠疝气,睾丸肿大,胸膈胀痛
-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 枸杞子 白茯苓 乌药肉桂 小茴香 沉香 生姜
功效:暖肝温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阴寒凝滞,少腹疼痛,行经腹痛或疝气作痛
大乌头煎
-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乌头
功效:暖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肝脉,发为寒疝,绕脐腹痛,恶寒汗出,手足厥冷
-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桂枝 川椒 良姜 柴胡 小茴香 青皮 陈皮 吴茱萸
功效:温经散寒,舒肝理气
主治:寒疝,阴囊硬肿,控睾而痛
宝鉴当归四逆汤
-
来源:《类证治裁》
组成:归尾 附子 茴香 官桂 柴胡 白芍 延胡 川楝子 茯苓 泽泻
功效:暖肝温肾,行气利水
主治:水疝
-
来源:《医学发明》
组成: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
功效:散寒疏肝,行气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附肿胀
-
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川楝子 小茴香 木香 吴茱萸
功效:舒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肝脉,疝气疼痛
-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蜘蛛 桂枝
功效:舒肝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寒怨厥阻,发为狐疝,卧则入腹,立则入囊
温经通络剂
当归四逆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木通 大枣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虚血亏,外受寒邪,手足厥冷;寒入经络,血涩不能,腰、股、腿、足疼痛,寒冷;冻疮初起未溃者
-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功效:益气温经,和络通痹
主治: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血虚产后身痛
-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蜀椒 乌头 炮附子 干姜 赤石脂
功效:温阳逐寒止痛
主治:阴寒痼结,心痛彻背,四肢厥冷,脉沉紧
瓜萎薤白白酒汤
-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 薤白 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化痰
主治:阴寒凝滞,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胸闷气短、心悸,重者喘息不得平卧,脉沉细
-
来源:《卫生宝鉴》
组成:炮川乌 炮附子 炮姜 赤石脂 炒川椒 肉桂
功效:温通心阳,散寒止痛
主治: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猝然心痛,或引背膂,乍缓乍甚,经久不愈
-
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姜炭 生甘草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属阳虚寒凝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
-
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鲜牛蒡草 鲜凤仙 透骨草生川乌 桂枝 大黄 当归 生草乌 生附子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芨 肉桂 乳香 没药 川芎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橼 陈皮 麝香 苏合香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