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质是身体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有关。
阳虚质者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健壮;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面色柔白,毛发易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不耐受寒,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发病易从寒化,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病证。
1.心理调节
阳虚质者性格多沉静、内向,往往容易情绪不佳,尤其是没有阳光的天气里心情易受影响。要学会自我调节,适时与人倾诉,多参加户外活动,正确处理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变化。
2.运动调节
阳虚质者应当多进行身体锻炼,并做到持之以恒,动则生阳,坚持运动有利于阳气提升。活动项目可根据自身体力决定,如散步、慢跑、跳绳、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但不宜选择游泳等容易受寒的锻炼项目,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增加振奋阳气的方法以改善体质。传统保健方法中,“五禽戏”里的“虎戏”,可通过模仿老虎摇头摆尾、舞爪前扑的动作,具有强腰骨壮肾阳的作用。
此类人群锻炼身体四季都可进行,以春夏为佳,一天中以上午为宜,在时间和场地的选择上应有所注意,户外运动,应在和暖的天气进行,利用大自然的日光强壮卫阳,不宜选择阴冷的天气或潮湿的地方,如果没有适宜的天气,应在室内进行锻炼,以免适得其反。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不可大量出汗,以防汗出伤阳。
3.饮食调节
阳虚质者应多食具有温阳、壮阳作用的食品,温补脾肾之阳。
肾阳为人体一身阳气之本;脾阳则发挥运化水谷、运化水液、升运清阳、温煦四肢肌肉等功能。常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黄鳝、对虾、龙虾、青虾、河虾、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平日应注意保护阳气,少食生冷、黏腻的食物,即使在炎热季节也不要过食寒凉,以免耗伤阳气。
4.起居调摄
因体内阳气相对不足,因而不宜在背光或潮湿的地方生活和长时间工作。此类人群耐夏不耐冬,在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充盛的春夏季节自我感觉较为舒适,而阴气较旺的秋冬季节则需适当增添衣物和温热的饮食以养护阳气。尤其要注意腰部和下肢保暖。夏季阳气虽旺,但暑热天气,易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使体内阳气更虚,故不宜强力劳作,也不可贪食冷饮冷食,以免更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