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知识_ee99中医养生网

我爱养生网_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网_ee99养生网

润燥之剂

【简介】汤头歌诀白话解 十四、润燥之剂(一) 润燥之剂,即治燥剂。足以滋润药为主组成,治疗燥证的方剂。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系外感秋令燥邪所致。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故外燥又有凉燥、温燥的不同。内燥多由脏腑津液亏损所致,从发病部位来说,有上燥、
汤头歌诀白话解

十四、润燥之剂(一)
 润燥之剂,即治燥剂。足以滋润药为主组成,治疗燥证的方剂。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系外感秋令燥邪所致。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故外燥又有凉燥、温燥的不同。内燥多由脏腑津液亏损所致,从发病部位来说,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根据“燥者润之”(《索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燥证当用润燥法治疗。其中外燥宜轻宣润燥,若为凉燥宜温宣,温燥宜清宣,内燥宜滋阴润燥。所以治燥剂有轻宣外燥和滋润内燥的区别。但临床上每多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宜随证而施。
1.炙甘草汤(张机) 虚劳肺痿①。
(《伤寒论》)
【歌诀】
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
【注释】 ①肺痿:指因虚损劳伤而致阴虚肺伤,肺叶枯萎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表现为咳唾涎沫,形瘦气短,口下舌燥,脉虚数等。
【组成】 炙甘草四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桂枝三两麦冬半升生地黄一斤 大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阿胶二两
【用法】 上9药用清酒和水先煎煮八味药(留下阿胶),去滓取汁,内放阿胶烊化消尽,分三次温服。
【功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主治】 ①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②虚劳肺痿。症见咳唾涎沫,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或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脉虚数等。
【方析】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而致心动悸,脉结代及虚劳肺痿均为本方的主证。虚烦不眠,大便干结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药。阿胶、麦冬助君滋阴养血,以养心血,滋心阴,充血脉,润肺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共为臣药。麻仁润燥通便兼补虚;桂枝、生姜、酒皆是辛温之品,以通阳复脉,与滋阴益气药相配,既可温而不燥,又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之功。
按:本方又叫“复脉汤”。在《方剂学》教材中习惯将其归属于补益剂中。由于本方可治阴虚肺燥之肺痿证,且又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以润肺燥,故归入本门也有一定道理。
2.滋燥养营①汤(孙一奎) 血虚风燥②。
(《赤水玄珠》)
【歌诀】
滋燥养营两地黄 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③火燥金伤血液亡
【注释】 ①滋燥养营:本方有滋阴润燥养营血之功,故名之。
②风燥:指风热和燥邪相合,灼伤阴血。
③风秘:证名。由于风搏于肺脏,传于大肠,而致大肠津液干燥,大便燥结,排便艰难,称风秘证。
【组成】 生地黄 熟地黄 酒炒黄芩 当归 炒芍药秦艽各一钱甘草防风各五分
【用法】 上8味药水煎服。
【功用】 润燥养血。【主治】 火灼肺金,血虚外燥。症见皮肤干燥皱揭(即粗燥而褶纹明显),爪甲枯槁,筋脉拘急,肌肤瘙痒,大便燥结等。
【方析】肺合皮毛,肝主筋爪,今火热伤肺,灼伤肺阴,肝血不足,则筋爪肌肤失养,而诸症皆见。故火灼肺阴,血虚外燥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用生地黄、熟地黄滋阴补血,润肺补肝为君。当归润燥养血,芍药养肝血,兼泻肝热,为臣药。由于兼有风热,所以又佐黄芩清肺热;秦艽、防风以散风(二药皆为风药中的润药),秦艽又能通络舒筋。甘草泻火调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组成一个滋阴润燥养血,兼以清热散风之剂。
3.活血润燥生津饮(朱震亨) 内燥血枯。
(《医方集解》引丹溪方)
【歌诀】
活血润燥生津饮 二冬熟地兼瓜蒌
桃仁红花及归芍 利秘通幽①善泽枯
【注释】 ①通幽:幽,即指幽门,是胃之下口。通幽,即指胃肠滋润,大便通畅。
【组成】 天冬 麦冬 瓜蒌各八分熟地黄 当归白芍各一钱桃仁 红花各五分
【用法】 上8味,水煎服。
【功用】 润燥生津,活血通便。
【主治】 内燥血枯。症见津液枯少,大便秘结,皮肤干燥,口干等。
【方析】 内燥血枯为本方的主证。血枯必血行不畅,易生瘀滞,故血瘀为本方的兼证。方巾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润燥,当归又活血,且润肠通便,共为君药。白芍助君益阴养血润燥;天冬、麦冬、瓜蒌滋阴润燥,兼能生津,润肠通便,共为臣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桃仁又可润肠通便,共为佐药。诸药合用,能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活血通便,对内燥血枯,皮肤枯槁的病证,有润泽之功。
4.韭汁牛乳饮(朱震亨) 反胃①噎膈②
(《丹溪心法》)
【歌诀】
韭汁牛乳反胃滋 养营散瘀润肠奇
五汁安中姜梨藕 三般加入用随宜
【注释】 ①反胃:病名。亦称胃反、翻胃。症见食下即痛,不久吐出,或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二时而吐等。
②噎膈:病名。又名噎塞。症见饥欲得食,但饮食噎塞难下,未至胃中即返出。亦有称此为反胃者。尚有医家解释为食下胃脘痛,一会吐出,其病位在贲门,胃的上口,属上焦名噎。若食下良久吐出,病位在幽门,胃之下口 ,此中焦名膈。
【组成】 韭菜汁牛乳各等分
【用法】 上二汁相合,时时小口地喝。有痰阻者,加入姜汁。
【功用】 滋燥养血,散瘀润肠。
【主治】 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症见食下胃脘痛,翻胃便秘等。
【方析】 本方证系胃脘有瘀血阻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久血枯燥热,胃肠干燥所致,故血枯胃燥为本方的主证。有痰瘀则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牛乳甘温,润燥养血,为君药。韭汁辛温,益胃消瘀为臣药。二药合用,使胃润得降,肠润便通,瘀血去,胃无阻,食得下。【附方】 五汁安中饮(《汤头歌诀》引张任候方) 本方系韭汁牛乳饮再加姜汁、梨汁、藕汁而成。
用法:少量频服。
功用:润燥养血,消瘀化痰。
主治:胃有寒痰瘀血或胃燥血枯。症见食下作痛,反胃噎膈,大便艰涩,口干咽燥,胸膈痞闷隐痛等。
按:本方加生姜汁温胃散痰,梨汁能润燥消痰,藕汁能益胃化瘀。临证时须根据病情加减应用,假使没有寒痰可不用生姜汁,没有燥痰可不用梨汁。
5.润肠①丸(李杲) 风秘②血秘③。
(《脾胃论》)
【歌诀】
润肠丸用归尾羌 桃仁麻仁及大黄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栏目列表